以下是关于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形势总体稳定的一些分析:
有利因素
经济持续发展的带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蓬勃发展。这些产业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附加值,能够创造出大量不同层次的就业岗位。例如,人工智能产业不仅需要高端的研发人才,还需要大量的数据标注员、算法测试员等基础岗位的工作人员。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从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就业机会,包括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组装、充电桩安装与维护等岗位。
传统产业转型需求
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虽然一些传统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设备替代,但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岗位需求。例如,传统机械制造企业引入工业机器人后,需要操作和维护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工人,还需要能够进行生产流程数字化管理的专业人才。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如传统零售向新零售的转型,创造了电商运营、物流配送优化、线上线下融合营销等就业岗位。
政策的有力支撑
就业优先政策延续
政府多年来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在2024年这一政策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从宏观层面看,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直接创造就业岗位。例如,政府投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如地铁、高速公路等),会带动建筑、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的就业,从建筑工人到原材料生产运输工人等。货币政策的稳健实施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从而促进企业的稳定经营和扩大规模,吸纳更多劳动力。
创业扶持政策
各地继续出台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创业者来说,政府提供的创业补贴、低息贷款、创业孵化基地等支持措施,降低了创业门槛和成本。例如,一些地方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办公场地、设备设施,同时还提供创业培训、法律咨询等服务。这些政策有助于激发创业活力,而创业企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就业,因为一个成功的创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吸纳员工,从技术研发人员到市场营销人员等。
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调整
职业技能提升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劳动者越来越重视自身职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例如,很多劳动者参加计算机编程、数字营销等热门技能的培训课程,提高了自己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就业竞争力。一些行业组织和企业也积极开展内部培训,如建筑企业对工人进行新型建筑技术(如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培训,使工人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从而稳定就业并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就业观念转变
劳动者的就业观念逐渐发生转变,更加注重灵活就业和多元就业方式。在数字经济时代,共享经济、零工经济等新型就业模式得到广泛认可。例如,很多人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约车平台从事兼职司机工作,或者在在线教育平台担任兼职教师。这种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得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更加多样化,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面临的挑战
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变化
人口老龄化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相对减少。在一些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能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例如,养老服务行业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护理人员,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中可提供的年轻劳动力数量相对减少,可能会影响养老服务行业的扩张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会导致社保负担加重,企业的社保缴费压力可能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用工规模。
劳动力素质结构不均衡
虽然整体劳动力素质在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素质结构不均衡的问题。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而一些低技能劳动力供给过剩。在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对高技能人才(如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等)的需求旺盛,但供应不足。例如,航空航天、芯片制造等行业常常面临着难以招聘到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高技能人才的困境。而在一些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和简单服务业,低技能劳动力竞争激烈,就业岗位的工资待遇和发展空间相对有限。
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全球贸易形势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贸易摩擦可能对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就业产生影响。例如,如果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高额关税或贸易壁垒,其订单量可能减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裁员。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这是我国传统的外向型产业,如果在国际市场上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一些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可能会缩小生产规模,导致工人失业。同时,国际贸易格局的调整,如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加剧,也会给我国相关企业带来压力,影响其就业吸纳能力。
全球经济波动传导
全球经济的波动,如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衰退或金融动荡,可能通过产业链、贸易链和金融链传导到我国。例如,当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时,可能会减少对我国进口商品的需求,我国的出口企业订单减少,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就业。而且,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可能导致我国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加,特别是一些有海外融资需求或与国际金融市场关联度较高的企业,这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稳定。
总体而言,虽然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的目标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政策有力支撑和劳动力市场适应性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是有一定基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