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苏州“以智为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情况:
政策引领与战略布局
规划导向
苏州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例如,在城市整体规划中,专门划出特定区域用于智能产业园区的建设,为智能制造业、智能服务业等相关产业提供集聚发展的空间。
出台了鼓励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政策,对进行生产线智能化升级、采用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等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降低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成本。
人才政策
为吸引智能产业领域的高端人才,苏州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如提供人才公寓、给予高额安家补贴、在子女教育和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设立了专门针对智能技术研发、人工智能算法等专业人才的引进计划,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人才输送通道。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传统制造业升级
在纺织业方面,苏州的传统纺织企业纷纷引入智能纺织设备。例如,一些企业采用智能织布机,能够根据预设的图案和布料要求自动调整织布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人工操作误差。
机械制造企业开始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通过在生产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故障预测与维护,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维修成本。
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苏州建立了多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如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到成品入库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协同作业,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生产效率较传统生产线提高了3 5倍,产品不良率降低至1%以下。
智能科技研发与创新
创新平台建设
苏州建设了一批智能科技研发创新平台。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算法、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的研究。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如苏州某高校与企业共建的智能装备研发中心,聚焦于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苏州的企业积极投入智能科技研发。像一些电子信息企业加大对5G通信技术、芯片设计等智能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某科技企业研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融合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家居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互通和智能语音控制,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智能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聚效应
在苏州工业园区等地,形成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主的智能产业集群。集群内企业之间相互协作、资源共享。例如,大数据企业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数据支持,云计算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计算资源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产业集群的发展吸引了更多上下游企业的入驻,如芯片制造企业的进驻为智能设备制造企业提供了本地的芯片供应源,降低了物流成本和供应风险,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区域协同发展
苏州加强与周边城市在智能产业方面的协同发展。例如,与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合作,上海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为苏州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输出,苏州的企业则为上海的科研成果提供产业化落地的平台。同时,苏州与无锡、常州等城市在智能制造业的产业链配套方面进行协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产业区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