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 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吃药”行情“新”在何处?基金经理:港股或更胜一筹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4 13: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吃药”行情的“新”意主要体现在创新药驱动、港股市场表现突出以及行业盈利周期的开启,而基金经理对港股的青睐则源于其估值优势、流动性改善及国际化布局潜力。以下从核心逻辑和市场动态展开分析: 一、本轮行情的“新”驱动因素1. 创新药商业化加速,从研发投入转向盈利兑现     与上一轮医药牛市以仿制药和医疗器械为主不同,本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力是创新药的规模化落地。2025年被多家基金经理称为“创新药收入放量元年”,随着国产创新药密集获批(如三生制药与辉瑞的PD-1/VEGF双抗授权交易涉资60.5亿美元)、进入医保并实现海外销售,企业收入结构从“烧钱研发”转向“报表高增长”。例如,信达生物的IBI363若在ASCO年会上披露积极数据,可能加速其全球商业化进程。平安基金周思聪指出,2025年行业将进入“非线性增长”阶段,半年报后创新药企业收入改善将吸引更广泛资金关注。2. 港股成为创新药主战场,估值与基本面优势凸显     港股创新药板块年内表现远超A股,荣昌生物、三生制药等个股翻倍,板块内36只个股仅4只收跌。这一现象背后有三重逻辑:     估值性价比高:港股创新药PE(TTM)约25倍,处于近五年30%分位数,而A股医药板块估值较高。例如,A+H两地上市医药股的“A/H溢价率”在2024年2月达100%,港股估值仅为A股一半。     含新量更高:港股创新药企业研发费用率和海外收入占比显著高于A股,且净利润增速自2023年起持续领先。例如,科伦博泰的TROP2 ADC药物SKB264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客观缓解率达53%,国际化潜力突出。     流动性改善与外资配置:南下资金年内净流入超6000亿港元,重点加仓港股医药标的(如康龙化成H股南下持股53%),同时外资机构因港股对美债利率更敏感,在海外流动性宽松预期下加大配置。3.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打开长期空间     政策支持:国家医保局推进丙类目录,引导商保覆盖创新药,构建“医保+商保”支付体系,降低企业对单一医保的依赖。例如,2025年1月医保局明确丙类目录将纳入惠民保,长期利好创新药估值提升。     技术突破:AI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如AI辅助靶点筛选)降低早期成本30%-50%,港股创新药ETF成分股在ADC、双抗、细胞疗法等前沿领域布局深度领先。 二、港股医药的独特优势与市场预期1. 盈利周期开启,港股更具弹性     基金经理普遍认为,2025-2028年是中国创新药企业集体盈利的关键阶段。例如,恒瑞医药2025年创新药收入占比预计达40%,净利润超44亿元;百济神州海外收入占比将从35%提升至60%,净利润转正。港股因研发投入更高、国际化布局更早,盈利兑现速度可能快于A股。国金证券张弛指出,港股创新药板块净利润增速自2023年起持续领先A股,且估值扩张弹性更大。2. 全球流动性宽松红利,港股受益更直接     美联储2025年预计降息两次,首次可能在6月或9月。港股因与国际市场联动紧密,对美债利率敏感度更高,估值修复空间更大。例如,港股创新药行业对美债利率的敏感度是A股的1.5倍,降息周期中估值提振效应更显著。此外,港股通机制使内地资金更易参与,年内多只港股医药ETF份额增长超10亿份。3. 风险与机遇并存,需关注结构性机会     风险提示:港股波动性较高,需警惕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如丙类目录推进缓慢)、临床数据不及预期及地缘政治风险。     配置方向:基金经理建议聚焦国际化龙头(如信达生物、科伦博泰)、技术壁垒高的细分领域(如ADC、AI制药)及估值修复标的(如港股Biotech)。例如,永赢基金储可凡看好手术机器人、AI制药等差异化赛道,认为其更直接受益于技术赋能。 三、历史经验与未来展望从历史规律看,当整个行业步入盈利期时,板块往往迎来系统性机会。例如,A股消费电子行业在2010年集体盈利后,板块估值中枢上移50%以上。当前港股创新药板块的估值水平和机构持仓均处于历史低位,叠加盈利拐点确认,基金经理认为其可能复制类似路径。不过,投资者需注意,创新药研发风险较高,需通过分散配置(如ETF)或选择平台型企业(如药明生物)降低个股风险。综上,本轮“吃药”行情的“新”意在于创新药驱动、港股主导、盈利兑现,而港股的估值优势、流动性改善及国际化布局使其成为基金经理眼中的“更优选择”。随着行业从“管线估值”转向“商业化兑现”,具备核心技术和全球竞争力的港股创新药企业有望持续领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标签|爬虫xml|爬虫txt|新闻魔笔科技XinWen.MoBi - 海量语音新闻!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1-12 01:14 , Processed in 1.9988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