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用车“绿”潮奔涌是指近年来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趋势迅猛发展,呈现出大规模向新能源汽车转变的态势。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介绍: 表现车辆电动化比例大幅提升:多地公共领域批量更新为新能源车辆。例如,天津新增和更新出租汽车、城市公交车已实现新能源 100%;宜宾市截至 2025 年 4 月底,电动城市公交车占比达 91.4%,电动巡游出租汽车占比达 75.7%,电动网约出租汽车占比达 82.1%,且今年还计划持续提高电动化率。涉及领域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城市公交车、出租汽车,逐渐扩展到城市配送车、特定场景下的重卡等领域。如天津港投放超过 300 辆氢能源重卡,覆盖集装箱短倒等关键运输场景。试点城市积极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 8 部门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第一批 15 个试点城市如重庆、长春、宁波等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第二批 10 个试点城市如天津、宜宾、临沂等也全力推动新能源车推广和配套设施建设。 原因政策推动: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如启动先行区试点,要求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鼓励试点城市加大财政支持等。例如,长春与中国一汽联合推出“政府采购+租赁”模式,重庆高新区创新推出新能源汽车“电池银行”模式来推动车辆电动化。环保需求:公共领域车辆使用频率高,电动化可大幅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是交通运输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成本优势逐渐显现:虽然部分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较高,但在使用过程中,如租赁电池及日常充电费用等方面相比燃油费有节约优势,长期来看运营成本降低。 影响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释放巨大充电需求,推动充电网络建立健全,进而对商用车乃至整体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产生积极影响,打开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空间,利好中游零部件企业、下游整车企业以及充换电企业。对交通运输体系:有助于形成更加低碳绿色、高效智慧的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智能网联、车网融合等新技术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等领域融合发展。例如重庆应用 V2G 技术的公交站场可反哺电网,实现削峰填谷。对环境:减少燃油消耗,降低碳排放。根据工作计划,2024 年 - 2026 年,预计 10 个试点城市可实现每年节省燃油超过 140 万吨、碳减排超过 450 万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