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积极推动文旅赋能城市更新,以下是相关举措和案例介绍以及意义分析: 举措与案例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 打造文化新地标与博物馆:洛阳围绕大遗址保护,建成隋唐洛阳城等文化新地标,还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建成 102 座博物馆吸引游客。 老街微改造与文化活动:海口骑楼老街坚持文化保护“微改造”,开展海南八音等惠民演出及各类文化展演、非遗主题展览等,成为体验海口文化的重要选择。 工业遗址活化: - 北京 798 等工业遗址引入艺术家和文化创意内容,从废弃厂房变成文化艺术产业集聚新空间。 - 石家庄煤矿机械厂旧址改造为石美集城市微度假中心,石钢旧址建成工业遗址公园,保留工业元素并引入新业态。文旅业态创新与导入: 多元业态打造: - 长沙打造九大高端商圈,培育特色精品夜市、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推出夜游产品等活化老街区。 - 淄博周村古商城历史文化街区实施保护开发建设,丰富文旅产品,开展非遗展演和品牌活动。 - 阿克塞县博罗转井影视基地引入童年怀旧主题教室、文创商店等多元业态。 科技赋能文旅: - 北京亮马河夜游项目运用视觉科技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 山东曲阜在鲁源村打造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文旅项目,计划在“三孔”布局 VR、AR 等项目。 - 青岛中山路数字化项目中的时光电车成为网红打卡点。空间规划与主客共享: 城市新地标与休闲空间打造:成都建成天府艺术公园等城市文化新地标,培育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打造“四宜”旅游休闲城市;海口东坡老码头被打造为城市休闲空间。 园区改造与社区融合:广州广报阡陌间秉持微改造理念,保留原有建筑格局和文化内涵,融入社区,打造园林景观和共享空间,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番禺西坊大院将旧厂房活化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植入历史故事,打造乡愁博览馆等。 老街更新与业态融合:苏州十全街更新改造后,引入咖啡馆、特色小店等新产业业态,与古建老宅融合,成为文旅消费新地标。 意义提升城市形象与品质:文旅赋能城市更新使城市在保留历史记忆与特色风貌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打造了更多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空间,提升了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吸引力。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培育新型文旅业态和消费模式,吸引大量游客,促进了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带动了城市商业消费升级,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传承历史文化: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和利用文化旅游资源,让城市文脉得到传承,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弘扬,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丰富居民生活:为本地居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休闲娱乐空间和文化活动,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