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至6月19日期间,全市场共发行334只科技创新债券,总发行规模超过5300亿元,标志着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迈入全新阶段。具体情况如下:发行主体多元:包括金融机构、创投公司、科技型企业等。截至目前,20家银行合计发行科创债2180亿元,占比达40.76%。此外,建筑行业、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石油石化行业等也有一定规模的发行,占比分别为11.38%、8.55%、7.18%、3.74%。发行期限多样:以中长期为主。在已发行的334只科创债中,10年期(包括10年期)至20年期(包括20年期)期限的科创债占比6.9%;5年期(包括5年期)至10年期期限(不包括10年期)的科创债占比21.26%;1年期(包括1年期)至5年期(不包括5年期)的科创债占比52.10%。科创债发行规模迈入新台阶具有多方面意义:对科技创新企业: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确保科创企业有稳定的资金用于技术突破和业务拓展,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贯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全链条,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助力培育未来产业创新主体。对债券市场:推动了债券市场多层次发展,丰富了债券产品体系,增强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有助于调整和优化债券市场的结构,提高债券市场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效地促进债券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对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大力倡导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下,科创债应运而生,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是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核心金融工具,将成为驱动我国科技发展与经济转型的强劲引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