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无序价格战会对整车厂、消费者、供应商和经销商等多方造成伤害,具体如下:整车厂 利润削减:2025年一季度,国内汽车制造业的利润率已压缩至3.9%,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智能电动汽车企业更是陷入行业普遍亏损的困境。 人才透支:员工压力大、加班严重且酬劳少,部分车企为减亏裁员,人力资源部门工作量增加,员工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增大,人才流失风险上升。 品牌蒙尘:车企以低价换销量,忽视品牌塑造,出现模糊智能驾驶能力、产品定义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安全事故和舆论风波,损害品牌形象。消费者 产品品质下降风险:部分企业可能在看不见的地方降本,导致车辆使用周期缩短、后续维保成本增高,虽符合国家标准,但行业标准可能降低。 售后困局:经销商可能因资金压力“爆雷”跑路,车主面临无法享受三包服务、交钱提不到车等问题,售后服务保障受到影响。供应商 账期困局:车企压价手段多样,如要求大幅降成本、克扣尾款、拖延付款周期等,供应商账期均值超过170天,部分超过240天,资金成本增加,现金流安全性脆弱。 “白条”陷阱:车企用票据代替现金支付,供应商提前兑现需支付5%-8%的成本,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小微型创新企业发展困难。经销商 利润下滑:在价格战中,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除个别企业外,多数经销商集团港股财报显示有不同程度亏损。 资金链紧张:厂家补贴不及时、进销价格倒挂等问题,导致经销商资金大幅减少,库存压力增大,资金链断裂风险上升,影响正常经营。此外,汽车无序价格战还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阻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