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12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引领性团体标准,重点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前沿、关键技术发展方向,填补了新技术领域标准空白,为产业创新升级提供了标准支撑。以下是部分标准的解读:《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该标准首次明确了全固态电池的定义,解决了行业对全固态概念界定模糊、测试方法缺失等问题,有助于规范全固态电池市场,为相关企业研发、生产和检测提供依据,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分级》:标准聚焦车端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了面向车路云一体化的城市智能化道路的分级体系。这能够为试点城市建设智能化道路提供指导,促进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落地,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有助于实现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云端之间更高效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电动汽车整车高压系统纹波安全性能评价与试验方法》:结合整车实车应用场景和多种工况,制定了电动汽车整车高压系统产生纹波的测试与比对方法,可帮助识别并消除高压纹波引起的异常过流、动力丢失等安全隐患,提升整车高压系统安全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高压纹波测试规范》:针对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在高压纹波条件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开展研究,从电动汽车的实际应用环境角度,针对高压纹波的产生与抗扰两方面进行规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测试方案和评价标准,确保测试的全面性与准确性。《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交流脉冲自加热测试规范》:面向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包或系统的热管理系统,提出了一种面向新型脉冲自加热技术的测试要求、试验条件以及脉冲加热对循环老化的测试评价方法,率先建立了针对动力电池新型加热技术测试评价的标准依据,推动行业技术更迭。《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B类设备的通信协议一致性要求及测试》:这是实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互操作性的基础类技术标准,给出了无线充电系统具体可落地的通信规范,包括地面端与车载端之间的通信流程、报文格式等,还提出了通信协议测试方法,明确了技术路线和研发方向,有助于降低研发和运营成本,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智能网联汽车 城市道路场景无人化测试 场地试验方法及要求》:基于公开道路实际运营接管情况,针对无人化测试特点,围绕车辆的基础能力、脱困能力等,系统梳理形成一系列典型封闭场地试验场景。创新性提出从车内有安全员和车内无安全员两个阶段开展无人化测试,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化测试提供了规范和指导,有助于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些团体标准不仅为企业的生产制造、产品检测以及市场流通提供了全面且细致的准则,还增强了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将有力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朝着更加规范、健康、高效的方向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