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日前正式发布,榆林市成功入选,成为陕西省继西安、宝鸡、延安之后第四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一成果标志着榆林在冷链物流领域的综合实力获得国家级认可,也为其进一步融入国家冷链物流骨干网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一、基地布局与功能定位榆林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位于榆阳区,总占地面积1086亩,采用主辅基地协同发展模式。主基地由京东共享经济产业园和榆阳农投智慧农商城构成,承担核心枢纽功能;辅基地依托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形成功能互补的冷链物流发展格局。基地以国家肉类冷链物流区域性枢纽和中欧班列冷链物流重要集结点为目标,重点发展牛羊肉冷链物流,兼顾果蔬等农产品,突出“产地服务、网络通道、中转集散、开放共享”四大特色功能。建成后,预计年冷链产品交易量达400万吨,年交易额突破80亿元。 二、入选优势与产业基础1. 区位与交通优势 榆林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交界,是全国二级物流节点城市,年货运量达5.38亿吨,位居陕西首位。其作为中欧班列(西安)重要支线节点,可通过铁路、公路等多式联运通道,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冷链物流对接,为国际冷链贸易提供高效支撑。2. 冷链基础设施支撑 榆林近年来持续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例如,靖边县已建成118个高温冷藏库、8个通风库及54个贮藏窖,总库容超8万吨,覆盖16个镇、54个行政村,有效提升了农产品产地预冷、仓储保鲜能力。此外,榆林南六县规划建设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中心、区域仓储设施等,形成覆盖集货、加工、运输、销售全链条的冷链网络。3. 特色农业与产业需求 榆林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牛羊肉生产基地,同时果蔬、小杂粮等农产品资源丰富。2024年靖边县鲜活农产品年产量超200万吨,冷链需求约30万吨,冷链物流对保障农产品流通和附加值提升作用显著。基地以牛羊肉冷链为主导,精准对接本地产业需求,将有效降低流通损耗,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1. 地方政策激励 榆林市政府在2024年出台的《支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对新获批的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给予100万元奖励,并鼓励物流园区建设。这为基地建设提供了直接的资金和政策保障。2. 功能集成与产业协同 基地将整合生产、加工、仓储、运输、检测、配送等基础功能,以及多式联运、商贸流通、供应链服务等增值服务,形成冷链物流集聚区。通过京东等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推动冷链物流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升全链条效率。3. 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基地建设不仅将直接创造就业机会,还将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冷链物流产业集群。例如,京东共享经济产业园的入驻可带动电商、供应链金融等配套产业发展,进一步激活区域经济活力。 四、国家战略意义此次榆林入选,标志着国家“四横四纵”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进一步完善。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榆林基地将强化我国与中亚、欧洲的冷链物流衔接,助力农产品“走出去”和优质冷链产品“引进来”。同时,基地与西安、宝鸡、延安等陕西其他基地形成联动,共同支撑西北地区冷链物流网络建设,为保障全国生鲜农产品流通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榆林需加快推进基地项目落地,强化与中欧班列运营企业、农业合作社等主体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真正成为国家冷链物流体系中的关键枢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