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特斯拉是中国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电动汽车,但如今中国车主对其追捧程度大不如前,除了“失去新鲜感”,还与中国本土品牌崛起、特斯拉产品更新迟缓及FSD审批受阻等因素有关,具体如下:本土品牌崛起: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品牌迅速发展,给特斯拉带来了巨大竞争压力。如今,许多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都配备了特斯拉所没有的新潮功能,例如多联大屏幕、车载冰箱和自拍摄像头等配置。比亚迪与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还开发出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充电的新技术,挑战了特斯拉的技术领先地位。产品更新迟缓:特斯拉中国员工多次向总部反映产品老化情况,但总部反应迟缓。中国团队曾提出国内消费者希望汽车能与智能手机无缝连接、增加更多娱乐应用程序,以及设计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偏好的新车型等诉求,均未得到足够重视。相比之下,中国本土品牌更能迎合消费者需求,推出更具针对性的产品。FSD审批受阻:特斯拉的FSD(全自动驾驶)辅助驾驶软件在中国面临审批难题。由于FSD系统主要使用美国的数据进行训练,中国政府要求必须使用本土的驾驶数据进行训练,而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特斯拉无法获得所需的先进半导体,导致谈判陷入僵局。与此同时,中国本土企业加速研发类似技术,且推出的驾驶辅助技术更贴合中国路况,价格也更亲民。性价比优势不再: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购车观念更加理性,性价比和功能实用性在购车决策中的占比大幅提升。特斯拉车型价格相对较高,如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的起售价约为26.35万元,而比亚迪的竞品车型海狮07 EV起价仅为18.98万元。且国产车主能享受到“上门补能”“3年免费车机流量”等服务,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售后更偏向标准化,有车主反馈“中控屏黑屏报修,4S店要求等待7个工作日”,性价比和服务优势不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