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众、宝马、奔驰等欧洲11家覆盖汽车产业上下游的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共同开发开源汽车软件平台,该倡议已获得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支持。这一举措被视为欧洲汽车工业面对产业变革的“自救”行动,也是其在智能化转型道路上的重要尝试。相关介绍如下:转型背景: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汽车软件已成为行业竞争核心。然而,欧洲车企虽在燃油车时代技术积累雄厚,但在软件领域发展相对滞后。大众旗下软件公司CARIAD 3年亏损近58亿欧元,保时捷、奥迪等多款车型因软件问题推迟上市。与此同时,特斯拉、谷歌Waymo等美国企业凭借操作系统、芯片等技术优势占据先机,中国新能源车企也通过“软件定义汽车”模式快速崛起,挤压了欧洲传统车企的市场空间。合作优势:从成本角度看,联合开发可避免基础软件重复投入,显著降低研发成本。在开发模式上,采用“代码优先”策略,成员企业直接贡献可运行软件模块,能大幅提升开发速度与效率。在技术创新层面,不同企业的技术优势相互融合,有望突破当前欧洲汽车软件领域的技术瓶颈,推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关键技术发展。规划目标:该汽车软件平台将于2026年交付,基于该平台的首批车辆预计将于2030年开始批量生产。从短期看,这将帮助欧洲车企补齐软件短板,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表示通过联合开发,有望在2026年前将软件研发效率提升50%。从长期看,此次合作将提升欧洲车企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核心竞争力。面临挑战:首先是利益协调难题,不同企业商业目标与利益诉求有差异,在资源投入、成果分配等方面难以达成一致。其次是技术整合复杂,各企业软件技术开发侧重不同,技术架构、标准和开发语言各异,需避免因某一企业技术滞后影响平台整体发展。最后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汽车软件平台运行涉及大量数据,不同企业数据管理和保护标准不同,建立统一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是一大考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