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指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效益相对较低。今年截至6月,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值利润率仅为5%,三千万辆汽车的利润还不如日本丰田汽车九百万辆的利润高。相关情况如下:具体数据对比:丰田汽车公布的2025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财报显示,净利润达到4.765万亿日元,约合2337.28亿元人民币。中国18家上市乘用车企业中,13家实现盈利的企业在2024年的净利润总和为1226.77亿元人民币,若加上亏损的5家企业,中国上市乘用车企业的总利润不到900亿,仅相当于丰田年利润的40%左右。从单车利润来看,预计2025财年丰田全球销量将达到1040万辆,单车利润约为2.29万元,而国产汽车龙头比亚迪的单车利润仅为0.94万元。原因分析: 品牌溢价能力不足: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有限,品牌影响力较弱,缺乏像丰田等国际知名品牌那样的品牌溢价能力,导致单车利润较低。 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有待提升:尽管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领先优势,但在核心技术、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短板,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成本控制能力不足,影响了整体盈利能力。 市场竞争激烈:当前汽车市场需求不足,国内市场下行,众多企业在有限空间内竞争,“价格战”激烈。为争夺市场份额,部分中国车企采取低价策略,压缩了利润空间。同时,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整体尚未进入盈利阶段,大多数企业未实现规模效应,仍处于亏损状态,而研发、营销投入又不能停,进一步加剧了盈利压力。相关影响与启示: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中国汽车产业已迈入3000万辆时代,如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利润增长,是重要课题。行业亟需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服务提升来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国际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