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非洲猪瘟后,生猪行业主要发生了驱动产能变动因素改变、养殖规模化程度提升、区域供需结构及养殖模式转变这三大变化。具体如下:驱动生猪产能变动的因素发生变化:2018年以前,生猪产能多遵循猪周期发展规律的利润驱动,政策也是影响产能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非洲猪瘟后,产能更多受到政策、猪病的影响,盈利作用相对弱化。例如2019年“产能恢复三年行动方案”吸引资本投产,推动产能恢复,而2024年能繁母猪保有量在政策指导下进行调整。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快速提升:非洲猪瘟后猪价上涨吸引资本投产,规模猪场快速崛起,散户逐渐去化。2021年,TOP10养殖企业出栏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7.24%,较非洲猪瘟前的2017年提升10.74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TOP10养殖企业出栏量占全国的比重为25.49%,TOP30养殖企业出栏量占全国比重为33%。区域供需结构及区域养殖模式发生变化:产区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中部、北方也逐渐由产区成为产销一体地区。养殖模式向二次育肥、放养等短周期、低风险方式倾斜。每年4月前后、7-8月、10月前后为二次育肥补栏旺季,多集中在山东、河北、东北等地区。同时,放养模式多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东北等地,成为比自繁自养风险小、比二次育肥标准化程度更高的养殖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