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充电宝安全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工信部拟出台更严格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促使充电宝行业逐渐回归安全本质,有望摆脱低价竞争的内卷局面,迎来“破卷”时刻。具体情况如下:行业内卷致使乱象丛生:充电宝行业曾经历快速扩张,随后新增企业注册数量锐减,企业间大打“价格战”。为维持利润率,一些企业采用低价劣质电芯,或通过“贴牌3C认证”逃避监管,导致充电宝安全事故频发。据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危险品中心实验室主任杨强表示,2025年上半年发生15起充电宝冒烟等类似事件,同比激增约一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抽查结果显示,近期抽查的149批次移动电源中不合格率达43.6%。产业格局正在重塑:因电芯问题,罗马仕等品牌多个型号的移动电源3C认证被暂停或撤销,罗马仕甚至宣布停工6个月,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部分产线停摆。面对危机,头部企业选择以技术升级重塑竞争力,如安克创新成立电芯专家团队、投资成立电芯实验室。而中小厂商因资金有限,面临3C认证及相关合规成本压力,研发和品控能力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行业正从无序发展跨向品质竞争。政策推动规范发展:工信部于6月19日将《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等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予以公示,将对充电宝设置更严格的技术标准,这有助于提升行业门槛,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化与标准化。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对移动电源实施3C认证管理,民航局也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等不合格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一系列政策形成监管合力,促使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品质与品牌竞争,加速淘汰不合格产品和企业,推动产业升级。消费端重视安全:在消费端,3C认证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充电宝时考虑的核心因素。京东平台数据显示,新规发布后一周,3C认证充电宝搜索量增长180%,销量前十品牌认证覆盖率均超90%。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升,那些能够保障安全与品质的企业将更受市场欢迎,这也进一步促使行业向注重安全和品质的方向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