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6月中国对美国的稀土磁体出口量飙升至353吨,较5月份激增660%。对于这一现象,专家认为表面上是市场行为,背后实则反映了中美之间在稀土领域乃至硬科技方面的复杂博弈关系。具体如下:市场需求与价格因素:从市场需求来看,美国新能源车(如特斯拉、福特等)、风电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对稀土磁铁的需求相应增长,因为稀土磁铁常用于电机、压缩机等部件,这带动了美国对相关产品的进口需求。另外,上半年稀土价格回落,如钕铁硼磁铁均价同比下降10%-15%,部分美国企业为降低成本,趁低价囤货,进一步推高了进口量。所以短期内,市场需求回暖与价格因素是出口激增的重要原因。美国“脱钩”受阻:美国虽一直推动稀土供应链多元化,试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例如寻求澳大利亚Lynas的合作以及开发非洲矿源等,但短期内,美国仍然难以摆脱对中国高纯度稀土加工产品的依赖。中国在稀土开采、提纯以及磁材制造等方面掌握着核心技术,占全球稀土永磁材料产能85%以上,这使得美国在相关领域对中国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也是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能大幅增长的基础。贸易协议与政策影响:中美5月达成贸易协议,双方同意降低部分关税,这为稀土磁铁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6月中国为德国大众、法国雷诺及美国通用等车企发放临时许可,企业担心政策变化,为规避未来风险集中囤货,导致出口量短期内急剧上升。硬科技领域博弈背景:稀土在汽车、航天、半导体与国防等产业中属于关键原料,是硬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中国对镝、铽等关键稀土元素实施出口限制,对美出口以中低端磁铁为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美国为了在硬科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一方面试图通过补贴本土企业(如MP Materials)加速稀土相关技术研发和产能提升,以实现替代中国产品的目标;另一方面,美国也在寻求供应链多元化,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这都是中美硬科技对决在稀土领域的体现。中国的产业优势与战略布局: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着约90%的稀土开采和精炼能力,在稀土磁体的生产和出口方面拥有压倒性优势。通过保持稀土产品的正常出口,中国不仅能够获得经济收益,还能巩固其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社会对其稀土供应可靠性的担忧。此外,中国已提前布局非洲、东南亚矿源,增强了在全球稀土市场的话语权,即便未来美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中国也能在稀土领域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