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热战暂停后,可从市场竞争、行业生态、用户体验等多方面进行冷思考,具体如下:关于市场竞争模式: 补贴大战难以持续:靠补贴留住消费者是不现实的,“补贴一停,感情归零”,订单增长未必能换来用户规模和黏性的实质性提升,还会分散平台战略重心。外卖平台不应过度依赖补贴这种短期行为,而应寻找更可持续的竞争方式。 履约能力才是关键:当补贴日趋同质化,最终决定平台走势的是履约能力与本地供给网络。消费者更关注能否快速接单、及时送达以及产品质量是否有保证。因此,平台应重视基建配套能力的建设,提升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对于餐饮行业生态: 定价权应归还商家:部分平台补贴要求商家出资,或裹挟商家参与巨额补贴,导致商家利润空间被挤压,甚至出现负利润情况。平台应将定价权还给商家,让商家能够根据自身成本和市场情况合理定价,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 谨慎使用平台杠杆:外卖平台对餐饮行业生态影响力强大,应谨慎、理性地使用自身在流量、价格上的杠杆力,不过度干扰餐饮行业的正常竞争,避免造成外卖与堂食比例失衡,影响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关注行业长期发展:外卖平台的竞争行为关乎餐饮行业的长期发展路径和转型选择。平台应给予商家足够的沟通和调整空间,考虑到行业转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不能仅追求短期订单量,而要助力商家实现线上线下的协同发展。从用户体验角度: 避免非理性消费:补贴虽刺激了消费,但也引发了非理性消费泡沫,如消费者过度购买囤积饮品,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等。平台和相关部门应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关注消费的实际需求和品质,而非单纯追求低价。 保障消费品质:订单井喷可能导致商家疲于应付,出现商品质量和分量“缩水”、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影响消费者体验。平台应加强对商家的监管,确保消费者在享受优惠的同时,能获得良好的产品和服务。针对外卖骑手权益:外卖热战中,骑手为完成大量订单,可能面临长时间工作和高温作业等情况,身体健康和行车安全存在隐患。平台应重视骑手权益保障,合理安排配送任务,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和福利,如设置合理的配送时间、提供防暑降温措施等。关于平台自身发展:巨额补贴给平台带来沉重的成本负担和短期盈利压力,同时,流量洪峰也对平台技术架构和运营调度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平台需平衡好市场拓展与成本控制的关系,加强技术投入和运营管理,提升应对高流量的能力,以保障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