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当下,小众运动正突破原有圈层,激活体育消费市场,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相关内容如下:小众运动消费火爆的表现: 参与人数增多: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小众运动已吸引不同年龄和层次的消费群体,逐步走向大众化。例如飞盘运动,全国爱好者数量超200万,20-35岁人群占比超八成,高校学子与职场新人是参与主力军。 装备销量增长:随着冲浪、攀岩等项目进入官方赛事,相关装备成交额大幅增长。2024年上半年冲浪泳装、冲浪脚绳、冲浪板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473%、175%、40%,攀岩防滑粉、攀岩头盔、攀岩鞋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151%、42%、40%。 带动关联业态发展:小众运动的影响力不仅限于装备销售,还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如成都麓湖生态城“落日陆冲局”等小众运动社群的兴起,带动了教学培训、运动摄影等关联业态发展。此外,小众运动赛事也能拉动当地住宿、餐饮、交通等行业的消费增长。小众运动带动消费的原因: 满足个性化社交需求:在追求“人设差异化”的时代,小众运动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方式,更成为年轻人彰显个性、拓展社交的重要载体。其具有较强的感官冲击力和观赏性,能深度融入年轻人生活。 消费升级趋势推动:消费者对运动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倾向于个性化、场景化的消费方式。像桨板、皮划艇等新兴水上运动,满足了人们对“亲水”体验的需求,即便体验价格不菲,仍受到消费者青睐。 赛事活动的带动:奥运等大型赛事对攀岩、冲浪等小众运动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巴黎奥运会期间,北京市丰台区攀岩馆客流量比平时增加30%,很多客户是在看完攀岩比赛后前来尝试的。小众运动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面临挑战:小众运动面临人才储备断层、设施供给失衡、赛事体系薄弱等结构性矛盾。专业教练数量不足,多数从业者缺乏系统化培训与资质认证;多数城市缺乏符合标准的场地,商业场馆使用成本高,公共空间资源未充分开发;赛事体系建设滞后,缺乏分级赛事制度,难以形成人才晋升通道。 应对策略:在人才培养层面,政府可设立专项补贴,鼓励高校开设小众运动特色专业,行业协会建立统一教练认证标准。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应优先改造公共空间多功能运动场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可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场地使用效率。赛事体系构建上,企业可通过多种方式打造运动IP,利用短视频平台扩大赛事影响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