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地方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达5.52%,这一数据来自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9月29日发布的《2024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运营年度报告》,展现出我国养老基金在稳健运营与保值增值方面的显著成效。以下从核心数据、收益构成、资产配置及行业意义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核心数据与业绩表现从官方披露信息来看,2024年地方养老基金投资收益额达1056.88亿元,资产规模与收益结构呈现以下特征:资产规模庞大:截至2024年末,养老基金资产总额28396.52亿元,其中地方养老基金资产总额28247.96亿元,占比超99%;风险基金(2023年新启动运营)资产总额150.81亿元,2024年收益率3.46%,显著低于地方养老基金。长期收益稳定:自2016年12月受托运营以来,地方养老基金累计投资收益4123.59亿元,近8年年均收益率5.06%,2024年5.52%的收益率高于长期均值,体现阶段性收益提升。收益结构分化:在5.52%的综合收益率中,已实现收益额662.79亿元(对应已实现收益率3.50%),交易性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394.09亿元,说明部分收益来自资产估值波动,而非实际现金回款。 二、资产配置与收益驱动因素2024年的收益表现与社保基金会的资产配置策略密切相关,从权益类资产与委托投资的占比可看出配置逻辑:委托投资为主导:基金权益总额中,委托投资占比75.05%(17523.61亿元),直接投资占比24.95%(5826.42亿元)。委托投资通过借助专业机构的市场化运作能力,参与股票、债券等多元资产投资,可能在2024年资本市场结构性行情中获得超额收益。权益类资产贡献显著:尽管未披露具体资产投向,但结合同期市场环境(如养老产业指数全年总市值波动、权益市场整体回暖),权益类资产(股票、股票型基金等)可能是收益提升的重要推手。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分析指出,这一收益率印证了养老基金“稳健增值”的运营成效,主要得益于社保基金会积极优化资产配置策略。 三、横向对比与行业意义将2024年收益率置于国内外同类基金与宏观环境中对比,更能凸显其价值:与国内同类基金对比:风险基金3.46%的收益率、近8年5.06%的年均值,均显示地方养老基金在风险控制与收益平衡上表现更优;与其他长期资金(如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相比,5.52%的收益率处于合理区间,兼顾安全性与收益性。与国际养老基金对比:2024年美国州及地方养老基金平均收益率10.3%,但需注意其高收益伴随高风险——美国公共养老金仍面临1.37万亿美元未填补负债,且权益类资产占比更高(如阿肯色州公共养老金股票资产占比超60%)。我国地方养老基金更侧重稳健,5.52%的收益率与“安全优先”的定位匹配。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意义: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支付压力渐增的背景下,持续正收益可增强基金池抗风险能力,为未来养老金待遇稳定发放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管理提供参考标杆。 四、潜在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2024年收益表现亮眼,但仍需关注长期运营中的不确定性:市场波动风险:部分收益来自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若后续资本市场回调,可能导致浮盈缩水;固定收益类资产(如债券)若面临利率波动,也可能影响收益稳定性。规模与收益平衡压力:随着地方养老基金规模持续扩大,如何在新增资金中维持5%以上的收益率,需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可能需增加另类资产(如REITs、私募股权)配置比例。政策与负债端约束:养老基金需兼顾收益性与民生属性,投资范围受政策限制,且需应对未来养老金发放的刚性支出压力,长期需在“增值”与“兜底”间动态平衡。总体而言,2024年5.52%的收益率是我国养老基金市场化运作的重要成果,既体现了专业投资能力,也为后续基金运营积累了经验。未来若能持续优化资产配置、应对市场波动,将进一步巩固养老保障体系的财务可持续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