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南极考察站悬空及保温相关的“冷知识”:
南极考察站悬空的原因
防止积雪掩埋
南极大陆被厚厚的冰雪覆盖,许多地区的积雪终年累积。如果考察站直接建在地面上,随着时间推移,积雪会逐渐将考察站掩埋。例如,在一些风速较小、降雪较多的区域,积雪堆积速度较快。悬空建设可以使考察站高于积雪积累的层面,减少被积雪掩埋的风险,确保考察站的正常使用和人员的安全进出。
保护冰盖结构
南极冰盖对全球气候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直接在冰盖上大规模建设固定建筑会对冰盖结构产生影响,如改变冰盖的应力分布。采用悬空的建筑方式,可以减少建筑对冰盖的压力,避免因建筑重量导致冰盖局部变形、开裂等破坏现象,从而保护南极冰盖的自然状态。
南极考察站的保温措施
建筑材料的保温性能
墙体材料:
南极考察站的墙体通常采用多层保温材料。例如,外层使用防风、防水且具有一定强度的金属板或复合材料,以抵御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中间层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如聚氨酯泡沫等。聚氨酯泡沫的保温性能极佳,它的闭孔结构能够有效阻止热量的传导。内层则使用防火、防潮的内饰材料,这样的墙体结构可以大大减少室内热量向外散失。
门窗材料:
门窗是热量容易散失的部位。在南极考察站,门窗通常采用双层或多层中空玻璃。中空玻璃中间的空气层或填充的惰性气体(如氩气)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同时,门窗的框架也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如塑钢等,并且密封性能极佳,防止冷空气通过缝隙进入室内。
供暖系统
燃油锅炉供暖:
许多南极考察站配备燃油锅炉。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各个房间。管道通常铺设在建筑物的地板下或墙壁内,以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室内空间。这种供暖方式能够提供稳定、充足的热量,确保室内温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一般能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0 20℃左右,满足考察队员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可再生能源辅助供暖:
随着技术发展,一些南极考察站开始利用可再生能源辅助供暖。例如,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在南极夏季,阳光充足,太阳能集热器可以收集大量热量储存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燃油锅炉的负担,同时也更加环保。
热回收系统
在南极考察站,通风系统中往往配备热回收装置。当室内空气排出时,热回收装置会将排出空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用来预热进入室内的新鲜冷空气。这样可以避免室内热量随着通风而大量流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供暖系统的负荷。
建筑设计的保温考虑
紧凑布局:
南极考察站的建筑布局往往较为紧凑。紧凑的布局减少了建筑物的外立面面积,从而减少了热量通过墙体散失到外界的表面积。例如,将各个功能房间紧密组合在一起,如宿舍、实验室、餐厅等房间相互连接,降低整体建筑的散热面积。
避风设计:
在选址和建筑设计时,会考虑避风因素。南极的强风会加速热量的散失,考察站的建筑外形尽量设计成流线型或采用防风的建筑布局。一些考察站会建在山坳等避风的地形中,或者将建筑物的长边与主导风向平行,减少风对建筑物的冲击力,降低热量因风的对流作用而散失的速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