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港资开发商整体上面临着业绩下滑、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但不同企业基于自身业务结构和发展策略的差异,表现也有所不同,部分企业通过转型和调整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具体情况如下:业绩普遍下滑:从2024年的业绩来看,多家港资开发商利润水平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甚至由盈转亏。例如,恒隆地产全年营业利润为64.55亿港元,不及上年的73.89亿港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5.77%至21.53亿港元;瑞安房地产实现收入81.73亿元,同比减少超16%,归母净利润大跌77.78%至1.8亿元;太古地产营收同比下降2%至144.28亿港元,归母净利润从上年的26.37亿港元降至-7.66亿港元。住宅市场表现分化:在香港住宅市场,新盘价格磨底致利润率承压,但部分项目到访量等前瞻指标边际改善。如嘉里建设的中高端改善项目海盈山,年初至今成交量同比显著提升,但成交价较2023年下降25%左右,项目净利率同比基本打平,5月初以来到访量环比明显升幅。在内地,港资开发商的住宅项目也面临挑战,如瑞安房地产的武汉长江天地项目,2023年开盘以来去化率不佳,2025年开年不得不降价抢收,有房源降幅近三成。商业地产压力较大:恒隆地产的核心业务租赁收入2024年同比下降6%至95.15亿港元,其在内地的多个高端商场,如上海恒隆广场、上海港汇恒隆广场等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太古地产的办公楼租金收入也有所减少,2024年香港办公楼物业组合租金收入总额同比下跌7%。香港置地则因香港写字楼租金下跌,投资物业估值下降,2024年全年亏损13.85亿美元,亏幅较上年进一步扩大。积极寻求转型与变革:面对困境,港资开发商纷纷踏上转型之路。如香港置地提出要退出内地住宅开发业务,向纯高端商业地产转型,计划加大对中国香港、新加坡及上海等核心市场现有的旗舰综合体项目的投资,并考虑以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回收资本,扩大投资物业资产管理规模。瑞安房地产则通过出售股权等方式偿还债务,优化资金状况。内地投资策略分化:部分港资开发商放缓了在内地的投资步伐,如九龙仓集团停止了在内地的拿地动作,新鸿基地产也决定暂缓徐家汇中心的开发速度。但也有一些港资开发商仍看好内地市场,太古地产此前宣布千亿港元投资计划,到2025年一季度时已有超370亿港元投资内地,还计划在2032年前把内地的总楼面面积增加一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