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运力紧张叠加多重利好,油运旺季景气度有望持续攀升# 一、运价上涨与旺季逻辑:供需两端共同驱动自8月下旬起,油运市场运价进入持续上行通道,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供需格局的深刻变化。从需求端看,中东货盘的显著增加成为核心驱动力——正如中金此前预判,OPEC + 增产效应自9月起逐步传导至出口端,且10月该组织仍计划小幅增产,进一步扩大货物供给。与此同时,美洲货盘的同步增长加剧了中东区域的运力消耗,形成“双向挤压”效应。供给端的紧张态势则更为突出。当前中东地区船货比已降至历史低位,而定载船舶短期内无法返回运力池,导致后续船舶供给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从历史规律看,北半球冬季对油品的需求通常持续三个月,叠加四季度OPEC + 增产带来的货盘增量,旺季需求的持续性得到有力支撑。数据显示,8月以来VLCC(超大型油轮)现货运价已从低位反弹,目前日均约4.5万美元,且上涨动能仍在累积。# 二、结构性变量:制裁与地缘政治的长期影响持续的黑船制裁正在重塑油运市场的供需结构。中金指出,美国对俄罗斯、伊朗原油出口的制裁累积效应逐步显现,尽管伊朗当前出口仍保持高位,但在低油价、OPEC + 增产及炼厂利润改善的背景下,合规市场的运输需求正在稳步提升。市场数据显示,今年俄罗斯出口至中国、印度的原油量较过去两年下降,而OPEC国家对这两个亚洲主要市场的出口占比显著增加,这种贸易流向的重构进一步加剧了中东区域的运力紧张。地缘政治风险则为市场增添了不确定性溢价。红海及波斯湾地区的航行风险近期有所上升,尽管尚未对中东出货量造成实质性影响,但油运船舶已开始采取防御性策略。极端情景下,若霍尔木兹海峡(全球38%原油贸易经此通道)出现封锁,将对全球原油出口及油运需求造成剧烈冲击,但中金认为该情形发生概率较低且难以持续。短期来看,伊以冲突等区域紧张局势已推动航运市场风险溢价上行,为运价提供了额外支撑。# 三、产业格局演变:中东能源战略与油运市场的互动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正在对油运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以伊拉克为例,其推进的“发展之路”项目计划投资170亿美元建设横跨国土的陆路运输通道,未来将使陆路出口占比提升至30%,减少对波斯湾海运的依赖。同时,伊拉克与阿曼合作建设的巴士拉至杜库姆港输油管项目,以及法奥港扩容工程(2025年基本完工,可停靠40万吨级油轮),将在中长期改变区域运输格局。但短期内,这些基建项目的落地节奏尚不足以缓解运力压力。数据显示,2025年中东原油日产量预计达3120万桶,产能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而新增海运基础设施的释放速度滞后于产量增长。沙特、阿联酋等国的产能扩张计划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沙特阿美计划2027年将原油产能提升至1300万桶/日,阿联酋ADNOC则致力于将产能提高至500万桶/日以上,这些增量最终仍需通过海运渠道消化。# 四、市场展望与投资机会中金维持对油运旺季高景气行情的判断,认为四季度运价有望延续上行趋势。从产业链传导看,全球炼油厂利润率保持坚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炼厂开工率提升,将进一步拉动成品油运输需求。供给端方面,2025 - 2026年油运行业新增运力同比增速分别为6.6%和3.8%,低于需求增长预期,供需紧平衡状态将持续支撑运价。投资标的方面,中金看好拥有核心运力的油运企业,重点推荐中远海能(01138)、招商轮船(601872.SH)及招商南油(601975.SH)。这些公司将直接受益于运价上涨及行业景气度提升,同时在中东区域运力紧张的背景下,其船舶运营效率及航线布局优势将进一步凸显。风险因素方面,需关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的油品需求不及预期,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极端市场波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