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内卷”的下一步:盈利改善如何向中下游传导2025年8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激增20.4%,扭转了此前持续下降的态势,这一数据被市场普遍视为"反内卷"政策初见成效的重要信号。然而,利润增长的结构性分化特征依然显著——上游行业利润改善幅度最为醒目,而中下游行业尤其是消费类行业的盈利修复进程仍显迟缓。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盈利改善从上游向中下游有效传导,成为"反内卷"政策能否持续深化的关键所在。## 利润传导的现状与结构性矛盾当前工业企业利润分配呈现出明显的"上游领跑、中下游追赶"格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上游行业整体利润降幅从7月的-12.7%大幅收窄至-1.9%,而中游装备制造业累计利润增速达7.2%,下游消费品行业利润增速虽由降转增至1.4%,但部分行业仍深陷价格竞争泥潭。这种分化格局在不同产业链中呈现出差异化特征,为理解利润传导机制提供了多元视角。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展现了利润从上游向下游转移的典型案例。2024年以来,随着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12万元/吨跌至8万元/吨以下,上游锂矿企业利润遭遇断崖式下跌,全行业利润从2022年的600亿元暴跌至接近零,天齐锂业2024年上半年亏损超50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中游电池生产厂商毛利率维持在15%-27%的高位,宁德时代上半年毛利率达27%,储能业务毛利率更攀升至29%。这一案例清晰表明,在供需关系发生逆转时,利润会沿着产业链向下转移,但这种转移往往集中在具备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风电行业则呈现出利润传导的不均衡性。2025年前7个月,国内新增风电装机同比增幅翻倍,带动风机价格回升,陆上风机7月中标均价同比上涨10%。这一价格上涨已传导至上游零部件环节,金雷股份风电轴类产品毛利率同比增长2.27个百分点,轴承龙头新强联的风电产品毛利率同比翻倍。然而,中游整机企业由于仍在消化前期低价订单,三一重能、运达股份等企业尚未摆脱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显示出利润传导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下游消费行业的利润修复则面临更大挑战。医药制造业1-8月累计利润同比下降3.9%,降幅较前7个月扩大1.3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累计利润同比增速由正转负至-0.3%。这些数据反映出终端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利润向下游传导的核心瓶颈,即使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得到控制,下游企业仍难以通过提价将成本压力转化为利润增长。## 利润传导的核心驱动机制盈利改善向中下游传导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涉及市场机制、企业策略和政策环境等多个维度。通过对不同行业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有效的利润传导往往依赖于成本传导、需求拉动和创新突破三大核心机制的协同作用。成本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利润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分配格局。在新能源电池行业,头部企业通过长期协议锁价和垂直整合两种策略实现了成本控制和利润锁定。宁德时代与雅化集团签订2026-2028年长期锂盐采购协议,比亚迪自建盐湖提锂项目,这些措施不仅降低了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还强化了中游企业对上游的议价能力。规模效应进一步放大了这种优势,宁德时代通过储能与动力电池双轮驱动,单位成本显著低于同行,使其在锂价下跌周期中能够充分享受成本红利。需求拉动机制是利润向中下游传导的根本动力。风电行业的案例表明,海外市场开拓可以成为突破国内需求瓶颈的有效途径。大金重工通过切入欧洲高端风电装备市场,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次要地位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8.95%,其海外业务毛利率比国内业务高10个百分点左右。这种市场结构的优化不仅直接提升了企业盈利能力,还通过订单结构改善带动了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水平。截至2025年上半年,大金重工累计在手海外海工订单总额超过100亿元,排产至2027年,为未来利润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突破机制为利润传导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源泉。在成本传导和需求拉动之外,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绕开传统的价格竞争陷阱。大金重工的案例尤为典型,该公司通过研发特种运输船解决了风电装备出海的物流瓶颈,预计2025年内将有2艘自行建造的海风装备特种运输船下水。这种创新不仅降低了海运成本,还开拓了船舶制造这一新的业务领域,为利润增长打开了第二曲线。同样,宁德时代的CTP技术和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都是通过创新提升产业链地位和盈利能力的成功实践。## 政策与市场的协同路径推动盈利改善向中下游有效传导,需要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协同发力。当前"反内卷"政策已在约束上游无序竞争、稳定工业品价格方面取得成效,但要实现利润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均衡分配,还需从需求提振、供应链优化和公平竞争三个维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性。需求端政策是打通利润传导堵点的关键所在。民生证券分析师陶川指出,下游消费类行业始终受制于终端需求平淡,制约了上中游涨价向下游的传导。对此,政策层面可考虑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范围,加大对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的补贴力度,同时通过提振房地产市场稳定产业链末端需求。从数据来看,2025年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20元,为2024年7月以来首次当月同比减少,这一变化为下游企业让利消费者、刺激需求提供了一定空间。政策制定者应抓住这一窗口期,通过精准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形成"需求扩张-销量增长-利润提升"的良性循环。供应链金融创新为中小企业获取利润分红提供了新途径。在传统模式下,中下游中小企业往往因议价能力弱而难以分享产业链利润增长红利。通过发展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可以将自身的信用优势转化为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便利,同时通过应收账款证券化等方式提前锁定利润。例如,宁德时代与雅化集团签订的长期锂盐采购协议,不仅保障了原材料供应,还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工具帮助上游企业改善现金流,从而在行业周期下行时仍能维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在供应链领域的深度应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金融的效率和安全性,为利润传导提供更便捷的通道。公平竞争政策的完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利润分配环境。当前部分行业仍存在低价无序竞争现象,阻碍了盈利改善向中下游传导。对此,应持续推进"反内卷"政策,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同时,要避免政策过度干预市场定价机制,让价格信号能够真实反映供需关系。中国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迪指出,"反内卷"政策通过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等措施,带动部分工业品价格回升,这一经验值得在更多行业推广。此外,还应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取超额利润,而非陷入低水平价格战。## 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盈利改善向中下游传导已具备一定基础,但这一过程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市场主体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应对。从短期来看,基数效应消退、订单时滞和需求波动可能影响利润传导的稳定性;从长期来看,产业链重构、技术变革和全球化格局调整将重塑利润分配规则。利润传导的时滞效应可能导致短期改善难以持续。以风电行业为例,虽然2025年上半年行业整体呈现回暖态势,但三一重能、运达股份等中游整机企业由于仍在消化前期低价订单,尚未走出增收不增利的处境。这种时滞效应在多个行业普遍存在,意味着即使上游价格已经企稳回升,中下游企业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享受利润增长红利。此外,2025年8月工业企业利润的高增长部分得益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随着基数效应逐步消退,利润增速可能回归常态,这将对利润传导的持续性构成考验。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利润传导的复杂性。大金重工通过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利润快速增长的案例表明,全球化布局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可能影响企业的海外扩张进程,进而阻碍利润传导。与此同时,逆全球化趋势下,部分企业可能选择本土化生产,这将改变传统的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对利润传导路径产生深远影响。技术变革可能重塑产业链价值分布,为利润传导带来新机遇。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发展历程显示,技术创新是推动利润分配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宁德时代凭借CTP技术等优势,单位成本显著低于同行,从而在利润分配中占据有利地位。未来,随着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新技术的突破,新能源产业链的利润分布可能发生再次调整。类似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将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为利润在各环节的均衡分配提供技术支撑。展望未来,盈利改善向中下游传导的进程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利润传导的精准性将不断提升,企业将更加注重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技术优化成本结构,实现利润的精准分配;二是利润传导的多元化路径将逐步形成,除传统的价格传导机制外,服务化转型、商业模式创新等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三是利润传导的全球化特征将更加明显,企业通过全球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利润在不同区域、不同环节的合理分配。在这一过程中,政策制定者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既要避免过度干预市场定价机制,又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为利润传导创造有利条件;企业则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链利润分配中占据有利地位。只有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反内卷"政策的初衷,推动工业利润从结构性修复向全面回升转化,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