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力量在护航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法律地位:《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法律,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强调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2.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以外领域,各类经济组织特别是民营企业都能依法平等进入。确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措施时,必须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并定期评估,及时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市场准入的隐性障碍,确保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经营主体地位。3. 强化金融支持力度:针对民营企业在融资渠道、融资成本等方面的困难,专章设计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投融资促进机制。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为小微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差异化金融服务,优化信贷政策,加大资金供给力度。完善不良贷款容忍和尽职免责制度,推动形成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积极导向。同时,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明确允许以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等权利进行质押融资,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4. 推动科技创新:着眼于国家发展全局,将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摆在突出位置。明确提出支持有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科研投入体系。加大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侵权行为,保障企业的创新权益。鼓励民营企业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浪潮,支持企业依法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公共数据资源,让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5. 规范经营引导:在强调对民营经济组织支持保护的同时,注重引导民营企业依法规范经营、强化自律自强,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要求民营经济组织不断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规范经营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和风险防范,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和激励机制,倡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6. 保障合法权益:《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检察机关依法对涉及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诉讼活动实施法律监督,及时受理并审查有关申诉、控告,发现存在违法情形的,应当依法提出抗诉、纠正意见、检察建议。同时,要求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禁止为经济利益等目的滥用职权实施异地执法等,切实保护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合法权益。此外,为了更好地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发展,还需加强普法宣传,通过组织专家解读、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增强各方面全面实施法律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组织做好相关制度规定的立改废释工作,完善配套制度机制,增强法律规范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有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