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会上14个医药健康产业重大项目正式签约落地北京昌平,标志着昌平在打造全球领先“生命谷”的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这些项目聚焦医药研发布局与原创成果转化,涵盖多个前沿领域,将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一、签约项目的核心内容与领域分布14个项目分为产业投资类和创新合作类,具体包括:产业投资类:迈瑞医疗器械、大医集团、优锐生物、佰仁医疗、神基制药、修正药业、汉禾生物、京城里合成生物食品等企业的研发生产项目,涉及高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创新药等领域。例如,迈瑞医疗器械作为全球领先企业,其项目落地将强化昌平在医疗器械领域的产业链布局;修正药业等企业的加入则进一步丰富了生物医药的产品矩阵。创新合作类:安达生物、格来赛、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汕头大学、春风化雨医疗等机构的合作项目,聚焦脑机接口、AI制药、细胞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的协同攻关。例如,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的设立将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二、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构建昌平区通过制度型开放和全链条政策支持吸引项目落地:1. 自贸试验区政策突破:会上发布的《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昌平组团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支持办法》,以跨境研发合作与国际标准接轨为核心,针对脑机接口、AI制药等前沿领域提供专项支持,例如对1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分阶段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对国际合作项目(如License-out合同超1亿美元)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支持。2. 校地协同创新:昌平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四校启动生命科学重大项目校地共建,围绕生物医药、合成生物、高端仪器装备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推动“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例如,清华大学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有望通过这一平台加速产业化。3. 产业基金与空间保障:规模达200亿元的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已在昌平设立,重点投向创新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同时,昌平未来3-5年将新增450万平方米医药健康产业空间,包括生命科学园三期、国际医疗器械城等载体,为项目落地提供物理支撑。 三、产业发展现状与预期影响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已形成千亿级集群,2024年产业收入达1040亿元,同比增长14.3%。此次签约项目将进一步强化以下优势:1. 前沿技术突破:27个细胞与基因治疗管线进入临床阶段(占全国5%),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已吸引121家创新企业,“未来美城”美丽健康产业三年形成百亿集群。例如,京城里合成生物食品项目将推动生物制造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拓展产业边界。2. 产业链协同效应:项目涵盖“基础研究-中试研发-生产流通-终端医疗”全链条。例如,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与迈瑞医疗器械的合作,将打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佰仁医疗等企业的加入将完善医疗器械产业链配套。3. 国际化发展:昌平已建立“生命健康产业出海服务中心”,支持企业通过CE、FDA认证,推动泽布替尼、百泽安等原创新药走向全球69个国家及地区。此次签约的安达生物等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昌平医药健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未来战略布局昌平区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重点推进以下工作:1. 前沿领域攻坚: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新一代抗体、AI新药研发等方向,打造创新制高点。例如,校地共建项目将推动合成生物、高端仪器装备等领域的技术突破。2. 产业空间拓展:加快生命科学园三期、国际医疗器械城(西区)等项目建设,2025年计划推动诺华昌平工厂扩建、谱尼检测基地等项目开工,新增产业空间12万平方米。3. 生态体系完善:依托北京未来医药产业链研究院(筹)等平台,整合政产学研医金资源,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例如,研究院将组织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推动医药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此次14个项目的签约,是昌平区落实北京市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的关键举措,标志着其正从“跟跑”向全球价值链核心“领跑”迈进,未来有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