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的中国正处于商周时期,当时的人们创造了许多工艺精湛、功能独特的器物,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神器”:阳燧:是中国古人利用太阳取火的用具,迄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阳燧由铜锡合金铸造而成,器形类似铜镜,正面为凹面,背面有钮。它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凹面镜的聚焦知识,将太阳光线反射并聚成焦点,引燃易燃物。周朝时期,阳燧是祭祀时的取火工具,并有专门掌管阳燧的官员。嵌绿松石骨虎:1976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现藏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该骨虎长5.2cm,高2.2cm,宽1cm,整体为匍匐似卧的造型,集镂雕、减地起阳、打凹、阴刻线技法于一身,眼、眉、耳、口、四肢嵌绿松石,发掘者根据虎头前端断裂,推测此虎可能是刻刀之类器物的柄部。亚址铜方尊:1990年出土于安阳殷墟郭家庄M160墓中,现藏于殷墟博物馆。该方尊高43.9cm,重21.4kg,器型庄重大方,为殷商晚期大口折肩尊之经典之作。其肩部四角及四边中部的象头和鹿头形饰件皆为单独铸造,利用榫卯结构安放在钉头上,兽头是活动的,可以随时取下,这种铸造方法在商代铜器中极为罕见。竖线划纹黑陶尊:出土于安阳殷墟遗址,现收藏于安阳博物馆。它口径17.5厘米,底径14.6厘米,高23厘米,造型端庄大方,敞口外卷,筒状形直腹,高圈足,质地细腻,颜色漆黑,通体磨光。腹部饰有三周竖线划纹带,上面间有乳丁及小扉棱,圈足饰弦纹,是商代制陶工艺的杰作。温鼎:是古代的温食器,可实现对食物的加热保温。温鼎最上方的圆形小锅可盛放食物,中部的托盘用于放置炭火,底部有3个十字形镂孔,可通风去灰,同时把盛炭火的托盘抬高远离桌面,排除火灾隐患。其颈部装饰有精致的回首卷体龙纹,三足设计成尾巴卷卷的鸟儿,制作精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