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接棒2026世界运河大会:千年灵渠与时代新航的双向奔赴当地时间2025年9月25日,在美国布法罗市举行的2025年世界运河大会闭幕式上,桂林正式接过2026年大会举办权,这场始于1988年的国际盛会首次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南方运河文明。2026年9月7日至11日,桂林将以“千年灵渠的古老智慧”与“平陆运河的时代科技”为双主线,为世界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运河文明对话。## 历史与现代的双轨叙事:桂林的运河底气桂林的运河故事,始于公元前214年的灵渠。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这条连接湘江与漓江的水利奇迹,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2024年12月,灵渠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其保护与治理成果成为桂林申办大会的核心竞争力。灵渠的“蝶变”堪称生态治理的典范。多年前,受城镇化扩张与旅游开发影响,灵渠曾面临垃圾围城、水质恶化、通航能力丧失的困境。通过系统性治理,桂林累计投入8.69亿元实施护堤固岸、渠道修缮和生态补水工程,修复堤岸16.9公里,治理河段46.4公里,新建生态护岸超60公里,使灵渠自然岸线率保持在98%以上。如今的灵渠不仅恢复了12.5公里河段的全年通航能力,更通过“湘风漓韵”文化品牌打造,带动兴安县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3.61亿元。与灵渠的历史厚重形成鲜明对比的平陆运河,则代表着当代中国运河建设的最高水平。这条连接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港的超级工程,将为大会提供现代运河建设的鲜活样本。桂林创新性地以“双运河”为主线,既展现灵渠所蕴含的古代水利智慧,又通过平陆运河的科技赋能,构建起运河文明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完整叙事链。## 全球视野下的桂林担当:大会的创新突破世界运河大会自1988年创办以来,先后在欧美多个运河城市举办,2012年首次登陆中国扬州。桂林接棒举办,将实现多项历史性突破:这是大会首次聚焦南方运河文明,首次以“历史+现代”双运河为主线,也是首次将喀斯特地貌与运河文化融合展示。从扬州的经验来看,世界运河大会对推动城市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扬州通过连续举办13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不仅发布了《扬州宣言》,还促成“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成立,推动大运河成功申遗。桂林将借鉴这一模式,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差异化亮点。据桂林市代表团介绍,2026年大会将设置三大核心板块:一是灵渠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邀请世界各国运河专家共同探讨活态遗产的传承路径;二是平陆运河技术创新峰会,展示现代运河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智能航运等前沿技术;三是“山水运河”文旅融合展,通过沉浸式体验呈现桂林“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独特魅力。为保障大会顺利举办,桂林正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总投资1.55亿元的城市供水管道更新改造项目已全面开工,将重点改造四城区18条市政供水主干道,采用强度更高、寿命更长的球墨铸铁管,预计2026年底竣工。同时,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作为桂林的“城市名片”,已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形成26.38公里的水上游览线路,其“襟山带河、山水入城”的景观格局,将为参会嘉宾提供独特的山水运河体验。## 机遇与挑战:桂林的运河新篇举办世界运河大会,为桂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短期看,大会将吸引全球数十个国家的运河城市代表、专家学者和国际组织嘉宾齐聚桂林,极大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参照2025年布法罗大会200余名代表的规模,2026年大会预计参会人数将突破300人,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增长。从长期发展来看,大会将推动桂林在三个维度实现跨越:一是文化传承维度,灵渠作为桂林运河文化的核心载体,有望借助大会平台冲刺世界文化遗产;二是生态治理维度,桂林的运河保护模式将形成可复制的“中国方案”,为全球中小运河治理提供参考;三是文旅融合维度,以大会为契机,桂林正打造“灵渠人家”历史文化旅游线路、秦风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推动运河经济从单一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当然,挑战也随之而来。如何平衡大规模活动举办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将灵渠的历史价值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动能,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大会成果,都是桂林需要面对的课题。对此,桂林已出台《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制定《灵渠保护规划》,通过立法保障与科学规划,为运河的永续发展筑牢制度根基。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的举办,将成为桂林向世界展示中国运河文明的重要窗口。当千年灵渠的古朴堤坝邂逅平陆运河的现代船闸,当喀斯特峰林倒映在清澈的运河水面,桂林正以独特的东方智慧,书写着世界运河文化新的篇章。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不仅将提升桂林的国际影响力,更将为全球运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桂林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