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国城市科技创业评价报告2025》在北京发布。该报告是中国城市科技创业评价课题组的第二份年度报告,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关键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以下是报告的核心内容解读: 一、整体排名格局报告以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引,通过三级指标体系(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对我国科技创业百强城市进行评估,最终排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集聚特征:前十强城市:北京(第1)、深圳(第2)、南京(第3)、杭州(第4)、珠海(第5)、上海(第6)、苏州(第7)、广州(第8)、武汉(第9)、无锡(第10)。区域分布特征:前十强中东部城市占9席(仅武汉为中部城市),延续“东强西弱”格局;省域层面,广东、江苏各有3个城市入围前十,山东(9个)、浙江(7个)、辽宁(6个)的百强城市数量紧随其后。排名变动亮点:50个城市排名上升,宿迁(+23位)、吉安(+21位)等城市因电商产业活跃或创新转型表现突出;44个城市排名下降,景德镇(-25位)、包头(-21位)等城市需重点提升短板领域。 二、北京夺冠核心优势北京在企业培育、创新网络化、环境与平台三个核心维度均位列全国第一,其领先地位源于多维度的生态协同优势:产业创新实力:人工智能、生命科学、金融科技三大领域表现突出,拥有46家上市人工智能企业(总市值4.3万亿元),61家活跃独角兽企业,风险投资总额(2020-2024年)达640亿美元,远超全球平均水平。政策与资源支撑:2024年推出超250项营商改革举措,新增市场主体28.7万户;创业担保贷款同比增幅79.6%,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半导体、AI等关键领域,还发起超节点算力集群创新联合体,强化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主体协同:978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创新梯队,依托顶尖高校智力支撑与资本市场联动,实现“产学研金”深度融合。 三、各城市特色优势领域报告显示,头部城市在细分维度各有所长,呈现差异化竞争格局:- 深圳在高质量创新创业维度全国第一,聚焦硬核科技成果转化;- 杭州在科技水平维度领跑,数字经济与科创平台建设优势显著;- 南京、珠海等城市则依托区域产业基础,在细分赛道形成特色竞争力。 四、现存问题与发展建议课题组组长柳卸林指出,城市科技创业仍面临发展不平衡、协同不足等挑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整体处于“勉强协调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则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对此,报告提出三大方向:1. 完善金融与产业融合机制:构建全周期金融支持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政府引导基金效能;2. 优化创业生态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概念验证、中试平台,促进创新主体互动,缩小区域“人工智能鸿沟”;3. 强化城市群协同:重点提升长江中游等城市群的协同水平,通过资源互补破解发展失衡问题。 五、报告价值与意义作为监测城市科技创业动态的重要参考,该报告为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明确路径:以科技创业为抓手,既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也能通过差异化发展策略,助力不同资源禀赋的城市找到精准发力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