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于2022年2月递交加入欧盟的申请,并在同年6月成为欧盟候选国。然而,匈牙利的反对让乌克兰入盟进程陷入僵局,为此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试图绕过匈牙利的阻挠。以下是相关具体情况: 科斯塔的核心举措与行动科斯塔试图通过改革入盟流程打破僵局,其核心提议是调整“谈判集群”的表决规则。入盟的30多个谈判章节被划分为6个谈判集群,这是入盟过程中的关键法律步骤。按照现行规则,入盟程序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得到欧盟27个成员国的一致同意,而科斯塔计划将“谈判集群”的启动条件改为多数成员国同意即可,仅保留关闭集群时的全票同意要求。若该提议落实,即便有匈牙利等一两个国家反对,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与乌克兰在入盟进程中“绑定”)的入盟申请也能继续推进,两国可更早启动改革以向欧盟标准靠拢。为推动提议落地,科斯塔展开了密集的外交行动。他开启“首都之行”,与多位欧洲国家领导人当面沟通,并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利用双边会谈机会游说欧盟各国领导人,强调扩大欧盟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投资”,需确保乌克兰的改革能转化为入盟进程的实际进展。 匈牙利反对的核心原因经济利益考量:匈牙利担忧乌克兰入盟后,其低价农产品会冲击本国农业市场,导致本地生产者利益受损,粮食价格进一步下跌。同时,乌克兰入盟可能增加欧盟在农业补贴、基础设施建设、重建等方面的支出,匈牙利担心自身在欧盟预算中的分配份额被削减。此外,匈牙利境内有多家德国、奥地利车企工厂,其享受当地低税率和稳定能源供给,匈牙利担忧入盟相关政策变动影响本国经济政策自主性,甚至威胁若硬推多数表决制,将重新考虑企业税优惠。政策立场分歧: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认为乌克兰加入欧盟将损害欧盟利益,且匈牙利未与任何国家交战,不愿因乌克兰入盟而使欧盟陷入战争状态。此前欧盟对俄制裁已波及匈牙利经济,欧尔班不愿再因乌克兰入盟而被动接受更多对俄对乌政策相关义务,增加额外成本。 欧盟内部的分歧与博弈欧盟成员国在乌克兰入盟问题上态度分化明显。德国、法国等支持乌克兰入盟,看重乌克兰带来的战略纵深及欧盟在东欧的影响力,但国内对长期援助的规模存在争议,例如法国议会预算委员会就担忧赤字风险上升。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与乌克兰接壤的国家,虽安全需求迫切,但也因农产品冲击问题对乌克兰入盟态度反复。从决策机制层面看,此次分歧还暴露了欧盟“一票否决制”的困境。该制度本意是保护小国利益,如今却因匈牙利的反对导致扩员停滞,引发对决策规则改革的讨论。此前已有法德等国提议将外交政策表决纳入多数表决范围,但改革需全体成员国同意,陷入“要改规则先需全票同意”的悖论。 后续进展与潜在影响目前乌克兰已完成入盟所需立法的审查程序,欧盟扩大事务专员玛尔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