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为本,互利共赢:中格合作20年的实践与展望格林纳达总督拉格雷纳德在接受中国新任驻格大使杨舒递交国书时的表态,不仅是对中格复交20年合作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双边关系发展的期许。这位加勒比岛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以"期待更多合作成果惠及人民"的表述,精准概括了中格关系的本质特征——以民生福祉为导向的务实合作。从毕晓普国际机场的现代化跑道到农业示范中心的火龙果种植园,从中低收入家庭的新住房到孔子学院的汉语课堂,中格合作正在书写小国与大国平等互利交往的典范。## 合作成果:从基础设施到民生福祉的全面覆盖中格复交20年来的合作成果,呈现出"基础设施先行、民生项目跟进、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清晰脉络。2005年复交之初,中国援建的国家板球场成为两国友谊的首个标志性工程,这座可容纳1.7万名观众的加勒比地区最大单体体育建筑,不仅承办了西印度群岛与澳大利亚板球队的国际赛事,更成为格林纳达独立日庆典、政治集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地。2025年完成维修升级后,该场馆增设了便民早市功能,日均人流量突破3000人次,实现了从体育设施到民生空间的功能拓展。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2025年5月竣工的毕晓普国际机场升级改造项目具有战略意义。作为格林纳达唯一的国际机场,中方对其跑道、助航系统和应急中心的全面升级,使机场年吞吐量提升40%,直接带动旅游业收入增长15%。格林纳达总理米切尔在移交仪式上特别强调,该项目"为格民航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而当地旅游从业者则表示,升级后的机场已吸引两家新航空公司开通直飞航线,创造了约200个就业岗位。农业合作成为改善民生的关键抓手。自2005年启动的农技合作项目已进入第八期,中国专家团队不仅成功引进火龙果、优质南瓜等新品种,更通过智能大棚、组培实验室等设施,使当地果蔬产量平均提高3倍。2025年3月移交的农业示范中心附带工程,包含超净工作台、细胞仪等先进设备,为格林纳达建立自主育苗体系奠定基础。圣戴维教区农户托马斯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通过参与中方培训掌握了大棚种植技术,家庭年收入从原本的5000东加勒比元增至1.8万元,成功摆脱贫困状态。民生保障领域的合作更具温度。中国援建的1000套中低收入住房项目分两期实施,其中2023年移交的第二期600套住房,配套建设了社区医疗站和儿童活动中心。格住房部数据显示,该项目使首都圣乔治的住房短缺问题缓解30%。医疗合作方面,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两次访格,为当地民众提供免费诊疗服务逾万人次,其救治重症儿童的事迹在格林纳达广为流传。目前,中方通过多边途径已为格培训医务人员400余人,帮助建立了全国首个传染病检测实验室。## 合作模式:平等互利的南南合作新范式中格合作之所以能持续深化,关键在于构建了符合小国国情的"需求导向型"合作模式。与传统对外援助不同,中方始终坚持"格方提出、共同协商、当地参与"的原则。以农业合作为例,第八期农技项目实施方案经过6轮磋商,最终确定的种植品种和技术方案,充分考虑了格林纳达山地地形、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这种尊重当地主体性的做法,使项目落地效率提升50%,技术推广成功率达85%以上。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形成良性循环。20年来,2700多名格林纳达人赴华参加培训,涵盖农业、医疗、教育等20多个领域。尤为可贵的是,这些学员中已有200余人学成归国,其中马岩等两位校友更担任驻华大使,成为两国沟通的桥梁。2025年启动的"绿色技能培训计划",专门针对格方需求设置太阳能利用、海洋资源保护等课程,首期40名学员中已有15人获得中国企业在加勒比地区项目的就业机会。人文交流为合作奠定坚实社会基础。2015年成立的孔子学院,10年间培养学员超过5000人,当地超市收银员、出租车司机都能使用简单中文交流。"汉语桥"比赛已成为格林纳达年度文化盛事,2025年的比赛吸引了8所学校的120名选手参赛,其中16岁少女艾米丽表演的武术节目在社交媒体获得10万次播放。教育合作亦成果丰硕,目前有87名格林纳达学生在中国获得政府奖学金,学习领域从传统的医学、工程扩展到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学科。## 未来展望:绿色经济与蓝色经济的新机遇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和加勒比地区发展需求,中格合作正朝着绿色低碳、海洋资源开发等新领域拓展。格林纳达作为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和气候变化应对技术需求迫切。2025年初米切尔总理访华期间,两国签署14项合作文件,其中绿色能源合作占比达30%,包括光伏电站建设、小型风电设备引进等项目。中国企业已完成格南部地区的太阳能资源评估,首个10兆瓦光伏电站预计2026年开工,建成后将满足格15%的电力需求。蓝色经济合作潜力巨大。格林纳达拥有34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渔业资源丰富但开发滞后。中方专家团队已协助格方完成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普查,计划在2026-2028年合作建设现代化渔港和水产加工基地。该项目将创造300个直接就业岗位,使当地渔产品附加值提升60%。格渔业部长表示,与中国的合作"将帮助格林纳达实现从渔产品出口国到渔业产业国的转变"。医疗卫生合作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基于"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成功合作经验,中格正协商建立远程医疗合作机制,通过5G技术连接中国三甲医院与格国家医院,重点提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当地高发疾病的诊疗能力。中方还将在格建立首个中医药诊疗中心,推广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目前已完成两名格方医生的中医培训。## 合作启示:小国大国外交的成功范例中格合作20年的实践,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小国与大国平等交往的宝贵经验。这种合作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摒弃了传统国际关系中的权力不平等,以"互利共赢、民生优先"为基本原则。格林纳达人口仅11万、国土面积344平方公里,却能在与中国的合作中保持自主选择的权利,关键在于中方始终尊重格方发展道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正如拉格雷纳德总督在多次公开场合强调的,中格合作"基于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成果真正惠及普通民众"。这种合作模式对加勒比地区具有示范效应。在中格农业合作的带动下,已有3个加勒比国家主动寻求与中国开展类似农技合作。中国援建的便民桥、社区医疗站等"小而美"项目,避免了大型基础设施可能带来的债务负担,使合作可持续性显著增强。世界银行2025年发布的报告指出,中格合作模式"为南南合作提供了可复制的民生导向型范例"。站在复交20周年的新起点,中格合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第九期农技合作项目即将启动,以及绿色能源、蓝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的推进,两国关系正迈向更高水平。正如中国新任驻格大使杨舒所言,中方将"落实米切尔总理访华成果,拓展各领域交流合作",而拉格雷纳德总督的期待——"更多合作成果惠及人民",必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成为现实。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格合作的成功实践证明,大小国家都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