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秋收秋种关键时期,连阴雨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尤其是河南等地区需重点防范。以下从影响分析、应对措施及区域重点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连阴雨对秋收秋种的核心影响连阴雨天气通过持续降水和寡照环境,从收获、存储到播种全链条影响农业生产,具体表现为:秋收受阻:9月以来,河南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至4倍,降水日数超20天,导致土壤湿度过高,传统轮式收割机难以进地作业,显著延缓玉米、花生等作物收获进度。同时,光照不足会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导致籽粒灌浆缓慢、不饱满,降低粮食品质;收获后的作物因无法及时晾晒,霉变风险大幅增加,小农户损失尤为明显。秋种困难:田块积水使土壤偏湿,给小麦、油菜适期整地播种带来阻碍。土壤水分过多会降低播种质量和出苗率,若强行播种还可能导致种子烂芽;此外,持续降雨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影响后续作物生长。 分场景应对措施针对秋收、秋种不同环节及作物特性,需采取精准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秋收抢收与存储 排水降湿:对涝渍严重的地块,集中调配机具疏通沟渠,沥出耕层滞水,为农机进地创造条件;雨后及时中耕松土,加快土壤散墒。 分类抢收:抢抓晴好天气“窗口期”,成熟作物优先抢收。土壤湿度大的地块可调集履带式收割机或组织人工抢收;迟熟作物适当晚收以延长灌浆期,提升产量和品质。 晾晒存储:有条件的农户利用烘干设备对收获作物进行烘干;无烘干设备的可使用储藏笼存放果穗,顶部加盖防雨篷布,或利用晒场及时通风晾晒,雨天加盖篷布防止霉变。秋种适配调整 小麦播种:坚持播期服从墒情,土壤相对含水量需降至70%-80%时再播种,确保“三沟”配套;适当调整播量,超过适播期每晚播1天增加0.5公斤/亩播量,并做好种子包衣处理;底肥比例提高至60%-70%,增施磷钾肥增强抗逆能力。 油菜播种:选用耐迟播、抗逆性强的早中熟品种,优先育苗移栽或旱茬直播;墒情过重地块可采用飞播或套播,配合高畦降渍;秸秆还田量大、播期偏迟的田块亩播量提高至500克以上,确保亩成苗3万株以上;播种时施足底肥,每亩增施1公斤硼砂。 河南地区重点关注河南作为受连阴雨影响较重的区域,需结合本地作物布局和天气特点强化防控:天气预警:河南省气象台预计10月上旬前中期仍有小到中雨,需密切关注降水间隙,科学调度农机开展抢收。作物管理:河南麦套花生适宜收获期为9月22日-10月2日(焦作等北部地区),需在降水间隙加快收获进度;玉米种植区可联系周边养殖场,将收获籽粒直接用于畜禽喂养,减少存储压力。技术支撑:农技人员需深入一线,指导农户做好种子包衣、叶面补肥(如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内酯)等工作,增强作物抗逆能力;加强与气象部门联动,及时发布防灾减灾预警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