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降雨引发黄河汛情 秦晋黄河浮桥紧急拆除2025年10月12日,连接山西临猗与陕西合阳的秦晋黄河浮桥(又称黄河吴王浮桥)因黄河水量剧增临时拆除,这一举措背后是黄河流域严峻的秋汛形势,也对晋陕两地交通与民生产生了直接影响。## 拆除始末与技术细节秦晋黄河浮桥的拆除工作严格遵循防汛应急预案推进。10月12日6时许,浮桥管理方正式禁止所有车辆通行并启动拆除作业,经过7小时紧张施工,当日13时许完成全部拆除工作。这座浮桥全长18.1公里,其中核心的浮舟桥段长600米,设计最大载重量达120吨,是连接山西临猗县角杯镇吴王村与陕西合阳县洽川镇的重要跨河通道。从技术层面看,浮桥拆除的核心目的是保障河道行洪能力。根据黄河防汛规范,当河道流量达到临界值时,浮桥必须及时拆除,避免其阻水效应加剧洪水风险。此次拆除行动与黄河水文情势变化直接相关——10月12日23时,黄河潼关水文站出现501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达到洪水编号标准,形成黄河2025年第1号洪水。## 汛情背景:极端降雨催生洪水此次浮桥拆除的直接诱因是黄河流域罕见的秋季持续强降雨。受副热带高压与西风槽共同影响,10月10日至12日,黄河中下游自西向东出现大范围中到大雨,局部地区遭遇暴雨袭击。这场降雨具有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雨区重叠度高的特点,导致黄河干支流流量急剧攀升。从更长时间维度看,2025年黄河流域降水呈现“夏旱秋涝”的反常格局。9月以来,华西至黄淮一带降雨频繁,四川东北部、陕西南部等地降雨日数普遍超过30天,甘肃、宁夏、山西等省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倍以上。持续降雨使得黄河中游支流汾河、渭河发生超警洪水,干流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最终促成潼关水文站洪峰形成。水利部门预测显示,黄河水势仍将继续上涨,15日前后潼关水文站可能出现约6000立方米每秒的更大洪峰,这意味着防汛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影响与应对措施浮桥拆除对晋陕两地跨河交通造成显著影响。对于日常往返于临猗与合阳的货运车辆而言,需绕行风陵渡黄河大桥或韩城龙门黄河大桥,绕行距离增加约50-80公里,运输成本与时间成本均有所上升。当地交通部门已通过多种渠道发布绕行提示,建议过往车辆提前规划路线。在防汛应急层面,此次拆除是黄河流域秋汛防御的重要一环。黄河水利委员会已启动应急响应,加强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同时综合调度小浪底等水利工程,努力调控洪水流量。山西河务局等沿线单位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机制,对河道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值得关注的是,浮桥恢复通行时间目前尚未确定,需根据洪水退去情况与河道安全评估结果综合判断。历史经验表明,黄河浮桥的架设与拆除需严格遵循水文条件,例如2025年6月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山东翟家寺、大年陈等浮桥也曾临时拆除,待水情平稳后才恢复通行。此次秦晋黄河浮桥拆除,既是应对当前汛情的必要举措,也凸显了黄河秋汛防御的复杂性。随着后续洪峰的到来,沿黄各地还需持续做好防汛应急准备,在保障河道行洪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民生与经济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