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连续5个月“按兵不动”,降息窗口仍需等待
经济观察者眼下的中国货币政策,正站在微妙的十字路口。
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显示,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
两大报价均与前值保持一致,至此LPR已连续5个月维持不变。市场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从政策利率稳起到商业银行净息差承压,多个因素早已预示了这一结果。
01 LPR为何持续稳定?
LPR连续5个月“按兵不动”,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逻辑和政策考量。
从定价机制看,作为LPR报价基础的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保持在1.4%,这意味着LPR的定价基础没有发生变化。
同时,近期受“反内卷”牵动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主要中长端市场利率有所上行,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的融资成本随之增加。
在商业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最低点的背景下,当前报价行主动下调LPR加点的动力明显不足。
三季度以来,货币政策总体处于观察期,这也是近期LPR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
虽然消费、投资、工业生产等宏观数据有所下行,但出口增速加快,加上年初财政政策已经加力和5月的降息降准,政策层面处于观察期不足为奇。
02 实际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LPR连续数月保持不变,但实际贷款利率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9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引导LPR下降并非当务之急。随着市场利率不断降低,降息边际效应也在下降”。
当前企业和个人已经享受到了较低的融资成本,进一步降息的紧迫性确实有限。
03 年底前降息可能性几何?
展望未来,业内专家对LPR走势存在一定共识。年底前货币政策仍有发力空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年底前在大力提振内需过程中,政策利率及LPR报价有下调空间。
他预计,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并带动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跟进下降。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预测更为具体,他认为11-12月有较大的政策利率和LPR的下调需求与空间,有望下调10-30个基点,5年期LPR下调幅度可能更大。
这一判断基于多重因素:外部波动加大,美国高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及中国出口的影响可能在四季度进一步显现;投资、消费增速有所下行,四季度加力稳增长、稳就业的必要性上升。
同时,美联储在9月恢复降息,并有可能连续降息,外部因素对国内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掣肘进一步弱化。
04 房地产市场与LPR的关联
对于房地产市场,5年期以上LPR的走势尤为关键。
当前,“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已成为政策重点,而通过下调5年期以上LPR来推动居民房贷利率下行,被视为激发市场购房需求的关键举措之一。
王青预计,第四季度监管层有可能通过单独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降等方式,推动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调。
这是现阶段缓解居民房贷利率偏高问题、激发市场购房需求、扭转楼市预期的关键一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则指出,在LPR下降引导贷款利率调降前,可能需要存款利率的先行下调,以缓解商业银行的息差压力。
05 货币政策工具箱还有哪些工具?
除了调整政策利率和LPR,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仍有多样化工具可供选择。
董希淼认为,四季度是稳增长政策收官之时,中国人民银行或将结合降准等其他政策工具,通过恢复国债买卖来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王运金则表示,央行可能保持每月1.5万亿元以上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满足银行信贷与资本市场融资需求。
这些工具的组合使用,可以在不直接降息的情况下,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LPR调整的窗口并未关闭,而是需要等待更合适的时机。随着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的压力正在减轻。
央行可能正等待更好的时间点,让未来可能的降息措施发挥最大效能。
货币政策的精准调控正在取代大水漫灌,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