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沙漠储能项目建设正酣,多重技术路线融合引领能源变革
茫茫黄沙中,一座总投资112亿元的储能电站正在库布其沙漠腹地拔地而起,成为内蒙古能源领域的最新焦点。
十月的库布其沙漠,一片繁忙景象。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沙漠腹地,谷山梁3GW/12.8GWh储能电站项目施工正酣。
作为内蒙古能源领域重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达112亿元,占地面积约1100亩,创新性融合了磷酸铁锂、熔盐储能、全钒液流等多种技术路线。
这一项目计划于12月底投产,每年可输送36亿千瓦时清洁能源电力,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01 项目亮点:技术创新与规模效应
在广袤的库布其沙漠上,谷山梁储能项目正创造着多个引人注目的记录。
该项目不仅是内蒙古能源领域重点项目,更在技术路线多元化上做文章,同步部署磷酸铁锂、熔盐储能和全钒液流电池三种主流储能技术。
这种多元技术路径的选择,显著提升了储能系统的可靠性和应用场景的多样性。
从投资规模看,112亿元的总投资彰显了项目的战略重要性。
项目占地约1100亩,规划容量达3GW/12.8GWh,这样的规模在当前全球储能领域也位居前列。
预计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8亿元,创造税收2.5亿余元,经济效益显著。
02 建设进程:沙漠中的能源革命
当前,谷山梁储能项目建设已全面展开。
现场施工紧张有序进行,计划于今年12月底建成投产,这样的建设速度在沙漠环境中实属不易。
与此同时,库布其沙漠另一个更大的能源项目也已启动——总投资988亿元的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该基地于2025年9月29日全面开工,规划建设800万千瓦光伏、400万千瓦风电,同步配套400万千瓦支撑性煤电与500万千瓦时新型储能。
这一大型基地计划于2027年底投运,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为中心的华北电网输电约3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60%。
03 区域协同:能源生态与经济效益
库布其沙漠的储能和新能源项目不仅关注能源生产,更注重构建完整的能源生态系统。
多元储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
磷酸铁锂电池响应速度快,适合频调频;全钒液流电池循环寿命长,适合大规模储能;熔盐储能则可在光热发电中发挥独特作用。
这种多技术路线的并存,为不同储能技术的商业应用提供了实践场景。
此外,项目配套建设的 “鄂尔多斯至沧州”特高压外送通道,全长699公里,电压±800千伏,输送容量800万千瓦。
这一通道实现了基地与华北电网的高效连接,为电力跨区域优化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04 环境贡献:绿色发展引领未来
库布其沙漠储能和新能源基地的建设,带来的不仅是清洁电力,还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据估算,988亿元投资的新能源基地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6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
这将有力促进华北地区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和节能减排,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项目还探索了“光伏+治沙”新模式。
截至目前,库布其沙漠已建成新能源1306万千瓦,约3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这种将生态修复与能源转型相结合的模式,为全球沙漠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从库布其沙漠放眼整个内蒙古,能源革命的画卷正在展开。
这片曾经荒芜的沙海,如今正变为绿色的“能源蓝海”,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
随着12月底谷山梁储能项目的投产和2027年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建成,
库布其沙漠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能源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