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湖南大哥奔赴考场,执笔逐梦!母亲早逝辍学,他扛起家庭重担半生终圆梦
一支笔,两日奋战,半生夙愿。54岁的朱平攸在考场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战场。
10月18日、19日,全国成人高考考场内,一位两鬓微霜的考生格外引人注目。54岁的朱平攸从湖南郴州奔赴工作所在地广东韶关的考场,执起笔,与众多年轻考生同答一张试卷。
年少时的大学梦,因为母亲病故戛然而止。他不得不辍学,扛起家庭重担。多年来,考取大学的梦想始终在他心中萦绕。如今,他已年过半百,却毅然决然地踏上考场。
01 迟到了三十年的考试
朱平攸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与遗憾的故事。
他来自湖南郴州,读高中时,母亲突然病故,这个家庭变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生活的重担一夜之间压在了他年轻的肩膀上,他不得不放弃学业,扛起家庭责任。
多年来,他为生活奔波,但“考取大学”的梦想始终在他心中萦绕。
朱平攸坦言,无论这条路多艰难,他都想一圆心中的大学梦。这一刻,他等待了三十多年。
02 成年人的逐梦考场
在全国成人高考的考场上,54岁的朱平攸不再只是那个为家庭付出的长者,而是与其他年轻考生一样的追梦人。
他专注地握着笔,在试卷上书写着自己的答案和希望。
成人高考为那些因各种原因错过高等教育机会的人们提供了一扇通往大学梦的窗口。
朱平攸选择在工作所在地广东韶关参加考试,这显示了他作为普通劳动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定位。
一边工作养家,一边备考,这对54岁的他来说绝非易事。
03 梦想从不分年龄
朱平攸并非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大学梦。
2025年,60岁的王文生凭借200多天的复习,通过高考成为一所职业学院的大一新生。
他坚持参加军训,住宿舍,完全不搞特殊化。他表示:“文凭本身不是我的目标,我是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内容本身感兴趣。”
另一位被人们熟知的“高考钉子户”58岁的梁实,已第29次奔赴考场。尽管争议不断,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
这些故事共同讲述着一个道理:教育没有年龄界限。
04 社会缩影与时代变迁
朱平攸的故事是成千上万普通中国人的缩影。他们因各种原因年轻时错过了高等教育,但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从未熄灭。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继续教育途径不断完善,为那些渴望学习的人们提供了更多机会。
政策也在不断支持多样化教育途径。
2025年湖南省普通高考报名政策中,特别提到了包括“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及企业在岗人员”在内的五类社会人员可以参加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
这体现了教育体系的包容性正在不断增强。
在湖南益阳,同样出身困难的周糠顺今年以642分考入北京邮电大学,他曾说:“虽然自己家庭情况不乐观,但我把它当做一种动力,想通过自己努力,改变父母和自己的生活。”
而对朱平攸而言,大学的殿堂不再只是青春年华的专属。
54岁,人生过半,他用自己的坚持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正含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