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证券袁闯:结构性亮点突出,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经济正以质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5.4%、5.2%和4.8%,经济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袁闯表示,在宏观政策前置发力效果淡化、社会主体预期仍待改善、季节性因素扰动增加等共同影响下,9月份宏观经济总体略有回落,但“结构性亮点突出、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01 经济亮点:结构优化夯实发展基础
袁闯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多方面的结构性亮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出口韧性强劲,生产端保持较高景气,显示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不可替代地位。
同时,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叠加“反内卷”效果逐步显现,共同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转正。
资金活化程度也出现明显提升,这意味着金融资源正更高效地注入实体经济。
袁闯特别强调,“两新”政策(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和新型消费刺激政策)仍对经济形成一定支撑。
这些结构性因素的改善,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正从传统的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02 内需挑战:复苏基础仍需巩固
尽管经济出现诸多亮点,但袁闯同时指出,内需仍然有待提振,复苏基础仍待巩固。
房地产行业对经济仍有一定拖累作用。9月份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降幅均在扩大,并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转负。
消费端虽然出现改善迹象,但内生性的消费需求与能力仍然有待提升。
2025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较4月加快1.3个百分点,但这主要得益于假期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和“以旧换新”政策刺激。
居民消费信心仍处于低位运行,2025年4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7.80,虽较3月份上升0.3,但相比2021年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03 政策引领:资本市场助力高质量发展
袁闯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加快,从2019年科创板开板并试点注册制,到2023年A股全面实施注册制,再到2024年“新国九条”开启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时代,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和市场运行效率提升,有效提升了中国资产吸引力。
数据显示,从2024年9月23日至2025年9月21日,中国资本市场表现领涨全球,在14个全球重要指数中,深证成指、恒生指数、上证指数分别以61.87%、45.38%、39.58% 的区间涨幅位列前三强。
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支持成效显著。同一时期,北证50、科创50、创业板指的区间涨幅分别高达160.04%、110.17%、101.16%,明显好于代表全市场表现的万得全A指数58.70%的涨幅。
04 未来展望:经济增速前高后低,四季度仍有支撑
展望第四季度,袁闯维持全年经济增速前高后低的判断。
投资端或延续低位探底走势。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房地产投资或仍有拖累作用。
但随着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提前下达,预计第四季度制造业及基建投资仍有一定韧性。
消费端仍有一定支撑。随着“国补”资金到位、9月起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落地,叠加餐饮消费陆续恢复,第四季度消费仍有支撑。
出口端则仍有不确定性。中美关税谈判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将对出口预期产生一定扰动。
同时,高基数效应对今年第四季度GDP增速有一定影响。
袁闯建议,未来应继续发挥资本市场在提振与扩大消费中的作用,一方面为优化消费供给提供融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来增强消费能力。
随着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提前下达,预计第四季度制造业及基建投资仍有一定韧性。
消费端随着“国补”资金到位、9月起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落地,叠加餐饮消费陆续恢复,第四季度消费仍有支撑。
中国经济正如一艘调整航向的巨轮,在结构性改革与政策精准施策的双轮驱动下,正逐步摆脱传统路径依赖,驶向高质量发展新蓝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