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天价”补偿鼓励员工离职,中国员工与己无关
资深管理人员最高5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13万元)的补偿金,让梅赛德斯-奔驰的裁员计划戴上了“出手阔绰”的光环。
梅赛德斯-奔驰正以提供高达5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13万元)补偿金的方式,鼓励员工自愿离职。截至目前,已有约4000名员工接受了这一遣散方案。
这项计划主要针对工程师、行政和IT领域的员工,是奔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行动。约3万至4万名员工有资格参与该计划。
01 裁员规模与补偿方案
奔驰的自愿离职计划于2025年4月正式启动,将持续到2026年3月。这项规模空前的裁员计划允许员工在明年3月前申请自愿离职。
补偿金额度采用梯度设计,与职级、工龄直接挂钩。公司还特别设置了 “加速奖金” ,激励员工尽早做出决策。
一些资深管理人员可获得高达50万欧元的补偿,而有报道称部分离职员工甚至最高可获约54万欧元(约446万人民币)的遣散费。
一位55岁、在奔驰任职30年的团队主管,月薪约9000欧元,若选择提前离职,可获得超过50万欧元的补偿。
即使是普通员工,也能获得可观的补偿。一位35岁左右、月薪6000欧元的员工,离职时可能拿到超过10万欧元的补偿。
02 不涉及中国市场
针对这一裁员计划,奔驰中国方面已明确表示,此次裁员计划与中国市场无关。
奔驰中国回应称,网传的“4000名员工接受遣散”、赔偿最高达“N+11”以及奔驰希望吸引3万名员工主动离职等数字均不准确。
这一澄清对中国员工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意味着奔驰中国区的员工将不受此次全球裁员计划的影响。
03 裁员动机与背景
奔驰推行如此大规模裁员计划的背后,是其面临的严峻业绩压力。
2025年上半年,奔驰的营收为663.77亿欧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约8.6%。更触目惊心的是,净利润同比暴跌55.8%,从去年同期的60.87亿欧元降至26.88亿欧元。
销量方面,奔驰2025年第三季度的乘用车销量为44.15万辆,同比下降12%。中国市场表现尤为惨淡,第三季度销量为12.51万辆,同比下降27%,是所有市场中跌幅最高的。
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ällenius)曾表示,希望这份优厚的离职补偿能够鼓励约3万名员工自愿离职。
公司目标是到2027年,通过外包决策、不填补空缺职位以及遣散费等方式,每年节省约50亿欧元。
04 电动化转型压力
除了短期业绩下滑,奔驰还面临着电动化转型的长期压力。
在全球汽车行业向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奔驰的步伐明显落后。今年前三季度,奔驰在全球的纯电动车交付量为13.86万辆,同比下降7%。
相比之下,其竞争对手宝马同期的纯电动车销量为32.3万辆,同比增长10%,形成鲜明对比。
在中国市场,奔驰面对比亚迪、零跑和小鹏等中国本土品牌的竞争压力更大。奔驰旗下多款电动车型在华销售遇冷,包括其旗舰产品S级轿车的电动版EQS车型。
奔驰首席技术官Markus Schäfer已确认,奔驰将逐步放弃“EQ”系列,转而使用“Electric”作为纯电动产品的新命名。
这一战略调整反映了奔驰在电动化道路上的探索与挫折。
05 德国汽车行业裁员潮
奔驰并非唯一面临转型压力的德国汽车厂商。整个德国汽车行业正掀起“裁员潮”。
大众汽车集团去年底与德国工会达成协议,计划到2030年在德国裁员超过3.5万人,希望到2030年每年节省15亿欧元劳动力成本。
今年9月,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宣布,到2030年底将削减约1.3万个岗位,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业务部门。
采埃孚在10月初表示,2030年前将裁减动力总成部门约7600个工作岗位。
这些德国汽车巨头纷纷裁员,反映出整个行业在电动化转型和市场竞争加剧下面临的严峻挑战。
奔驰管理层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在未来长期保持可靠雇主的地位。他们与总职工委员会携手推出了一系列广泛措施,旨在通过管理人事成本、提升运营灵活性以增强竞争力,同时坚守社会责任。
尽管奔驰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27%,第三季度全球销量同比减少12%,但奔驰计划在2027年推出36款新车型,其中17款为电动车型,并宣布将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
裁员节流与电动化转型开源并举,这家百年车企在行业变革十字路口的抉择,将决定它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住领先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