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光复纪念日确立,两岸融合进程迈入新阶段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内,两岸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
10月25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招待会,参加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的台湾各界嘉宾和大陆有关方面代表人士出席。
这一活动紧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
01 历史回响:台湾光复的法律意义
台湾光复是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重要铁证,是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和法理链条的重要一环。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至此台湾、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这段历史承载着两岸同胞的共同荣光和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民族记忆。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作出决定,以国家名义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是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这一重要史实和民族荣光的有力举措。
这一决定集中反映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集体意志。
02 现实意义:光复纪念背后的战略考量
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并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历史。
陈斌华强调,此举将“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和伟大抗战精神,更加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设立纪念日,强化历史连接,凸显了台湾在法律上和历史上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很多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的台湾各界人士多次提议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并在国家层面举行纪念活动。
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顺应民意,通过了这一决定。
03 融合进程:两岸示范区的建设进展
在法律上巩固历史认知的同时,两岸融合发展的实践也在稳步推进。
今年6月15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专题推进会在福建厦门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次会议总结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来的工作成果,交流了工作经验,为高质量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下良好基础。
会议明确了六个方面重要工作:
围绕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加强谋划推进;
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加强政策和制度创新;
牢牢把握两岸融合发展的着力重点,增强两岸融合发展政策举措的协同性。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意见》出台以来,中央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福建省,围绕贯彻落实《意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实落细,取得一批首创性融合发展成果。
04 经济协作:两岸经贸合作的持续推进
经济合作始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
10月23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潘贤掌在郑州出席2025豫台经贸洽谈会暨两岸智能装备制造对接活动时指出,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审议“十五五规划”,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潘贤掌表示:“我们将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这将为两岸经济合作走深走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台胞台企分享中国式现代化机遇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他强调,希望广大台商台胞瞄准“十五五”规划新的时代机遇,积极拥抱大陆市场,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05 原则坚守:“九二共识”不可动摇
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原则和立场始终坚定。
在5月28日的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陈斌华明确指出,“‘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是两岸对话沟通机制的前提”。
他强调,当前两岸对话沟通机制停摆的原因众所周知,解决的办法清楚明了。
“只要民进党当局承认‘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中,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
这一表态明确指出了两岸恢复正式对话的关键所在。
台湾光复纪念日的设立,标志着国家在法律层面进一步巩固了关于台湾地位的历史叙事。
与此同时,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六大方面的工作正在全面推进。
跨越历史的长河,80年前的光复时刻与当下的融合发展遥相呼应。
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共同守护这片祖先留下的土地,是历史交付的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