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台湾义勇队旧址:全民族抗战中的台胞力量
金华酒坊巷一隅,白墙黛瓦的建筑静默伫立,200平米的展厅里,一张张照片、一卷卷文书无声地诉说着两岸同胞共抵外侮的峥嵘岁月。
在浙江省金华市酒坊巷,一处处白墙黛瓦的居民建筑,就是台湾义勇队纪念馆。这座纪念馆坐落于熙攘都市中,显得格外幽静肃穆。
步入其中,200平米的展厅里陈列的一张张照片、一卷卷文书静静地躺在那里,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两岸同胞同仇敌忾、共抵外侮的往事。
院落中央矗立着一尊浮雕半身铜像,那是台湾籍抗日将领李友邦。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李友邦提出“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口号,这句呐喊包含着万千决心,至今读来仍让人热泪盈眶。
01 历史背景:两岸同胞共赴国难
“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情绪高涨。1939年2月22日,在浙闽两省政府的支持下和中共浙江省委的指导帮助下,以著名台籍抗日将领李友邦为队长的台湾义勇队在浙江金华誓师成立。
李友邦是黄埔军校二期学生,他动员散居在闽北崇安县的台湾同胞,来浙参加抗日斗争。
台湾义勇队作为由散居在祖国大陆台胞组织起来的一支人数多、影响大、持续时间长且有正规编制的台胞抗日队伍。
其成立宗旨明确记载于1939年5月订立的《台湾义勇队组织计划草案》:“参加祖国抗战,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以求中华民族之自由解放……争取台湾之独立与自由,俾得重返祖国”。
02 抗战活动:多形式参与全民族抗战
台湾义勇队成立后,足迹遍布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他们不同于常规抗战部队,主要是在前线、后方、沦陷区展开对敌政治斗争。
他们以笔为枪,创立《台湾先锋》等刊物。不少队员精通日语,他们就编写传单、录制广播,进行教育感化,劝日军士兵放下武器。
台湾义勇队还以医为盾,开设台湾医院,成为东南地区一股坚定的抗日力量。1939年3月,台湾义勇队在金华成立医疗所,义务救治军民。
“台湾医生”之名立刻传开,来求医者很多,后又相继在浙江衢州、丽水和兰溪等地开设“台湾医院”。
此外,他们还协助恢复、设立樟脑制造厂和药品生产合作社,生产麻拉利亚药水、疟疾丸等战场急需药品,多数直接送往抗日前线,共同筑起抗日“生命线”。
03 少年团:抗战中的特殊力量
在组建台湾义勇队的同时,李友邦还于1939年2月同步成立了台湾少年团。这些平均年龄只有十几岁的小团员,最小的不过八九岁,主要来自台胞中的少年儿童和抗日志士遗孤。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演话剧、慰问伤兵、发起募捐、举办联欢会,并由最初的6人发展壮大至百余人,为那段峥嵘岁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义勇队主办的一期《台湾先锋》中,小团员们质朴地写道:“因为不愿意做小亡国奴,所以我和我的母亲一起跑回祖国来了”、“我希望每个台湾的小朋友都能来参加,一起反抗敌人”。
04 闽西岁月:持久抗战的坚定意志
1942年初浙赣战役爆发后,台湾义勇队从金华转移,于10月中旬抵达龙岩,设队部于龙岩县东门外中山东路的连氏宗祠后,义勇队进入了以闽西为基地坚持抗日斗争的新阶段。
台湾义勇队移驻龙岩后,在军事上有过多次壮举。1942年夏,李友邦率领义勇队在厦门分别对日军总部新亚苑、日本海军油库、日伪政府成立三周年庆祝会场发动武装突击,击毙日军八十多人。
在闽西期间,台湾义勇队创办发行《台湾青年》报宣传抗日和收复台湾,举办干部培训班发展生产,在城乡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
05 档案文献:故纸堆中的报国丹心
不久前,保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南平市档案馆和武夷山市档案馆的《台湾义勇队档案》,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这些档案以确凿的物证,还原了闽台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历史,佐证了福建是两岸同胞共同抗战的主要活动基地,更有力地证明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两岸同胞命运与共的客观事实。
包含625件原始档案的《台湾义勇队档案》,记录了台湾义勇队从筹组成立、开展抗战活动到返回台湾的全过程。
福建省档案馆编研开发处处长陈风投入相关编研工作约20年,她激动地表示:“希望这份档案发挥更大的现实意义,让更多人透过‘故纸堆’了解到台湾同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
06 历史回响:传承不变的爱国精神
1945年8月15日,日军战败投降,李友邦在厦门南普陀后山崖刻下了“复疆”二字。当年9月,义勇队副总队长张士德奉命从龙岩携带第一面中国国旗插上了光复后的宝岛台湾。
2006年,台湾义勇队旧址根据原貌被修缮成了纪念馆。2014年9月,国务院公布首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台湾义勇队纪念馆是其中唯一的涉台抗日遗迹。
近年来,各地有关台湾义勇队历史的挖掘与保护工作从未止息。福建省档案馆出版《台湾义勇队档案》一书,并相继举办“李友邦将军与台湾义勇队”等一系列展览。
浙江金华的台湾义勇队成立旧址建起纪念馆,成为首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唯一的涉台抗日遗迹。
在厦门南普陀后山,李友邦刻下的“复疆”二字历经风雨仍清晰可见。1945年9月,义勇队副总队长张士德奉命从龙岩携带第一面中国国旗插上了光复后的宝岛台湾。
如今,台湾义勇队纪念馆作为首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唯一的涉台抗日遗迹,吸引着越来越多两岸同胞前来瞻仰。
触摸斑驳的砖墙,那句“台湾的前途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再只是一句话,而是一段血与火写就的真谛,是一代人的牺牲与梦想,更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必须铭记、必须赓续的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