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起,一定要看好孩子!这些安全事项需牢记
安全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下个月起,国庆长假即将来临,孩子们也将享受一段离开校园的时光。无论在家中休息还是外出游玩,安全意识都不能松懈。根据往年的数据,假期往往是儿童意外事故的高发期,小小的疏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交通安全:出行第一道防线
假期出行车辆增多,交通安全尤为关键。家长需根据孩子年龄遵守以下规定:未满12周岁不得骑行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得驾驶电动自行车,未取得驾驶证不得驾驶摩托车等机动车辆。
骑乘电瓶车或摩托车时,务必佩戴好安全头盔——它是遇到危险时的最后一道防线。
乘车时,全程全员系好安全带,不将头、手等伸出窗外或天窗。对于4岁以下儿童,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切勿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位。
警惕汽车盲区,教育孩子“三不”原则:不在车前跑,不在车后逗留,不在车边站,即使在家门口、小区内也不能放松警惕。
防范溺水:监护责任记心头
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要确保孩子严格遵守防溺水“六不准”: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不同:4岁以下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5—9岁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10岁以上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
家长应做到“四知道”:知道自己的孩子去哪里、和谁去、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
外出游览:安全防护莫松懈
带孩子外出时,一定不能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务必让孩子牢记父母姓名、住址、电话等信息。
玩游乐设施前,先认真阅读游戏说明,根据孩子的年龄、身高等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参与漂流、乘船等水上活动,家长须全程陪同,帮助孩子做好穿救生衣等防护措施。
选择正规景区,让孩子在安全区域内游玩,避免进入未开发的区域。
到草地等场所,穿不露脚脖子的裤子和运动鞋,并做好防蚊虫措施。
居家安全:隐形风险需警惕
孩子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育孩子远离阳台、窗台等危险区域,不向楼下抛东西,不攀爬高处。
将药品和危险化学品放到孩子不易接触的地方,谨防孩子误食或误喝。
所有药品都必须存放在儿童看不见、摸不着的高处,最好使用带锁的药箱。切勿随意放在床头柜、茶几、抽屉里。
网络安全:虚拟世界要留心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沉溺网络,多陪孩子到户外活动,参加体育运动等项目。
教育孩子健康上网、绿色上网、文明上网、限时上网,从网络中获取健康有益的信息。
网上交友要谨慎,不与网友见面;不信谣、不传谣。
保护好个人和家庭信息(特别是身份证、银行卡号、住址等),不贪小便宜,慎防网络、电信诈骗。
食品安全:健康饮食有讲究
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规律饮食,按时就餐,不暴饮暴食。
不购买过期、变质、有异味的食物和“三无”食品。
不喝生水,不吃来历不明的水果、野果和食物,不吃野生菌等高风险食物,不买无证摊点出售的食品。
在外就餐时,尽量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正规餐厅。
消防安全:消除隐患早防范
教育孩子不玩火,不在家中让孩子单独接触火柴、打火机等物品。
外出前,要做到“三清三关”:清厨房、清阳台、清楼道、关燃气、关电源、关门窗,消除火灾隐患。
严防电动车火灾,不在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架空层、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充电,不能将电池带回家充电。
孩子的平安与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携手努力,用科学和谨慎,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温馨、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