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件香港故宫金器首次亮相首都博物馆,展现三千年黄金工艺!
金色华光映照京港,千年工艺穿越时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珍藏首次北上巡展。
170余件(套) 来自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金器珍品,于2025年10月22日在首都博物馆正式与北京观众见面。
这场名为“黄金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藏古代金器展”的展览,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以来首次举办的馆藏巡回展览。
展品全部来自香港知名收藏家卢茵茵和朱伟基(梦蝶轩主人)捐赠的珍贵藏品,时间跨度从公元前15世纪直至明代,系统展现了中国黄金工艺超过3000年的辉煌历史。
01 展览概况
“黄金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藏古代金器展”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
展览于2025年10月22日正式开幕,将持续展出至2026年3月1日,并对公众免费开放。
展览以“黄金如缕,互鉴为桥”为主题,其名称“黄金缕”源自五代诗人冯延巳的诗句“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诗人将迎风招展的柳条比作缕缕黄金。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表示,这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次在香港以外的城市举办馆藏展览。
在首都北京的首博展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02 展品亮点
此次展览萃选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珍藏的梦蝶轩金器精品170件(套)。
展品类型丰富多样,涵盖首饰、腰带饰件、车马饰、礼仪用具等,造型各异、工艺精湛。
其中,公元前15至前13世纪的喇叭口金饰,见证了黄金工艺从欧亚大陆西端向东传播的轨迹。
战国至汉代的卷曲动物纹饰牌,呈现了草原游牧民族独特的“动物纹”艺术风格。
唐代金饰展现了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的华丽风采;而辽宋时期的金带钩与头饰,则体现了中原与北方草原文化的深度融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件入藏藏品、明代双龙戏珠纹梁冠,也在展览中亮相。
展览还特别关注金器工艺技术的发展,从早期的锤揲、浇铸到中后期更复杂的鎏金、金珠与宝石镶嵌。
观众不仅能欣赏到金器的艺术之美,更能领略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与智慧。
03 文明交流
展览通过金器这一独特载体,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展览分为三个结构清晰的单元,系统演绎了文明交流的历史画卷。
第一单元“兴起:草原与早期中国” 展现了黄金从欧亚草原传入中国的历程,以及商周至汉代贵族如何逐渐接受黄金饰品。
第二单元“碰撞:唐与吐蕃” 呈现唐代开放包容的格局下,黄金工艺与吐蕃等西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第三单元“融合:辽宋至明” 则通过辽、宋、元、明时期的精美金器,展现草原文化与中原传统的逐步融合。
首都博物馆馆长郭京宁指出,观众可以从展览中展开四场“对话”:古今对话、文明对话、情感对话和工艺对话。
这些对话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包容性、统一性和创新性。
04 京港合作
此次展览是京港两地文博机构深化合作的成果,具有特殊意义。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张立新表示,京港两地文博机构深化合作、加强资源共享,促成了一场跨越三千多年的金器艺术盛宴。
吴志华馆长强调,“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充分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促进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
此次与首都博物馆的合作,充分体现了香港与内地,尤其是与祖国首都之间的深厚情谊。
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副主任阮慧贤表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致力于将优质的文化资源与内地民众共享。
除了此次展览,还有其他文化项目将陆续在北京登场,带来更加多彩的文化体验。
梦蝶轩主人卢茵茵女士及朱伟基先生表示:“我们捐赠的藏品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启程,首度在首都博物馆进行巡展,对此我们十分欣慰”。
展览现场,观众们驻足于精美的金器前,惊叹于古人高超的工艺水平。
跨越三千年的金色光芒,连接着古今,也连接着香港与北京的文化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