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实现“一县一集群”,探寻小县城产业集群发展密码的一些途径:
深入挖掘本地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
特色农产品
许多小县城拥有独特的农业资源,如特定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合种植某种优质农产品。以赣南地区为例,其独特的红壤和气候适合脐橙生长。当地通过对脐橙产业的深度挖掘,从种植、采摘、加工(如脐橙果汁、果脯制作)到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在种植环节,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推广,提高脐橙产量和品质;加工环节,引进先进的果汁生产线和果脯制作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销售方面,利用电商平台和线下展销会等多种渠道,将赣南脐橙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矿产资源
一些小县城富含特定的矿产。例如内蒙古的鄂托克旗,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碱等矿产资源。当地围绕煤炭资源发展了煤炭开采、洗选、煤化工等产业集群。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不断提高机械化、智能化水平,降低开采成本;洗选环节注重提高煤炭品质分级;煤化工产业则向精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生产高附加值的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产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煤炭产业链。
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遗产
对于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县城,如云南的建水。建水拥有众多古建筑如朱家花园等,还有独特的紫陶制作传统工艺。当地以紫陶产业为核心打造产业集群,一方面加强对紫陶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培养专业的紫陶艺人,从传统的手工制作发展到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开发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紫陶产品,如紫陶茶具、花瓶等;另一方面,以建水古城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发展紫陶文化旅游,游客可以参观紫陶制作工坊,购买紫陶纪念品,从而带动紫陶产业的发展。
民俗文化
像贵州的雷山,苗族民俗文化浓郁。雷山以苗族服饰、银饰制作等民俗文化相关产业为切入点构建产业集群。苗族服饰制作中,传统的刺绣、蜡染等工艺得到传承和发扬,同时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开发出适合现代日常穿着和舞台表演的苗族风格服饰。银饰制作方面,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银饰的精细度和质量,并且通过举办苗族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购买苗族银饰,推动银饰产业的发展。
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
规划引领
小县城的政府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例如山东寿光在蔬菜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和种植传统,规划了蔬菜种植的区域布局,划分了不同的蔬菜种植区,如西红柿种植区、黄瓜种植区等。同时,规划了配套的蔬菜加工园区、物流园区等,使得蔬菜产业从种植到加工、运输形成有序的发展格局。
财政支持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产业集群发展。比如在一些小县城的新兴产业集群如新能源产业方面,政府对企业购置生产设备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降低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在税收方面,对于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研发投入。
土地保障
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例如在一些小县城发展制造业产业集群时,政府规划专门的工业园区,以较低的土地价格出让给企业,或者采用土地租赁等灵活的方式,保障企业的生产用地需求。同时,对土地的使用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土地用于符合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项目。
强化产业协同与创新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在小县城的产业集群中,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以江苏昆山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上游的电子材料生产企业为中游的电子零部件制造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如高精度的电路板材料等;中游的企业生产的电子零部件,如芯片、显示屏等又供应给下游的电子终端产品组装企业。企业之间通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生产计划、质量标准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成本的降低。
产学研合作创新
小县城的产业集群要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例如河北正定的板材产业集群,与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高校为板材企业提供木材加工技术研发支持,开发新型的板材产品,如环保型人造板。同时,高校还为企业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此外,企业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和科研资金支持,形成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企业间创新合作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同组建创新联盟。例如广东一些小县城的服装产业集群,企业之间联合开展服装设计、面料研发等创新活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带动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在服装款式设计方面,大企业可以分享设计理念和流行趋势信息,中小微企业则可以发挥自身在细分市场的灵活性优势,如专注于定制化服装制作等,通过企业间的创新合作,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提升人才支撑能力
人才引进
小县城要制定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例如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惠等条件吸引人才。在一些小县城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时,对于引进的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等人才,给予一次性的住房补贴,帮助解决其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问题。同时,通过建立人才服务中心,为引进人才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后顾之忧。
人才培养
加强本地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比如在小县城的纺织产业集群中,当地的职业院校可以根据产业需求开设纺织工程、服装设计等专业课程。并且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向学校提出人才需求标准,学校按照标准进行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此外,企业内部也可以开展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生产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
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对于小县城产业集群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浙江义乌,其发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使义乌的小商品能够快速运往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小县城应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公路状况,提高公路等级,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连接;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发展铁路货运等交通方式,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通信设施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良好的通信设施是小县城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必要条件。例如在一些小县城发展电商产业集群时,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是开展线上业务的基础。政府应推动5G网络建设,提高宽带网络的覆盖率和速度,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等提供支持。
能源设施
稳定的能源供应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对于一些高能耗的产业集群,如小县城的钢铁产业集群,需要确保电力、煤炭等能源的稳定供应。当地政府可以加强与能源企业的合作,建设变电站、煤炭储备基地等能源设施,同时推动企业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