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这次没谈成,主要是因为双方核心诉求分歧巨大、缺乏真正的谈判意愿以及外部调解效果有限等原因,具体如下:核心诉求分歧巨大:俄罗斯坚持要求乌克兰承认其对克里米亚及东部四州的控制,承诺不加入北约,并大幅削减军事力量,以换取停火。而乌克兰则坚决要求恢复1991年边界,收回所有被占领土,并将加入北约作为国家安全基石。双方目标针锋相对,几乎没有妥协空间。缺乏真正谈判意愿:俄乌双方此次谈判更多是迫于外部压力而非内生意愿。美国上届政府多次公开宣称将迅速促成俄乌和平,敦促双方展现谈判姿态,双方都不愿被贴上“破坏和平”的标签,所以来到谈判桌前,但均缺乏真正妥协的意愿。彼此缺乏信任:乌克兰对俄罗斯缺乏信任,认为《明斯克协议》无法阻止2022年的特别军事行动,也很难相信下一份和平条约能阻止下一次的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同样不信任乌克兰,认为乌克兰在2014年之后依靠西方军援实现了再武装化,对俄军事威胁很大。外部调解效果有限:美国在俄乌谈判中的调解作用备受期待,但其影响力显然有限。美国仍是全球对俄制裁的主要推动者,同时又在情报分享和军事装备上为乌克兰提供支持,在俄罗斯看来,美国既未展现推动和平的实际筹码,也未能在制裁问题上展现灵活性,难以成为可信的中间人。乌克兰受外部制约:乌克兰的军事行动高度依赖西方援助,其和谈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西方国家的态度。此外,乌克兰国内民意反对“放弃领土”,这也让乌政府在谈判中难以做出让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