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路虎在华电动化转型确实面临诸多困境,呈现出步履蹒跚的态势,具体表现及原因如下:电动化车型推出缓慢:尽管捷豹路虎2021年发布“重塑未来”全球战略,宣称到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但实际落地进展缓慢。截至2024年底,捷豹品牌仅有I-PACE一款纯电动车型,路虎品牌则尚未推出任何纯电产品。而其竞争对手奔驰EQ系列、宝马i系列、奥迪e-tron家族均已形成完整产品线。产品断档问题严重:捷豹路虎常熟工厂于2024年9月停产捷豹XE、XF及E-Pace,2025年底停产路虎相关车型。这意味着在2026年神行者纯电版上市前,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将面临长达18个月的产品空窗期,在竞争激烈的豪华车市场,这对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造成极大冲击。技术研发与创新滞后:捷豹路虎在国内投放的车型有限且更新缓慢,国产车型过度依赖进口技术,本土化竞争力薄弱。当中国车企在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领域突飞猛进时,路虎还在靠奇瑞的鲲鹏DHT混动技术“输血”,丧失了技术话语权。车型品质与口碑不佳:其首款纯电车型捷豹I-PACE除了售价高昂外,续航和智能化程度表现差强人意,且品控问题不断。2023年7月,因动力电池存在制造问题可能引发起火,捷豹路虎召回了部分进口的I-PACE纯电汽车。此外,其混动车型多为油改电,揽胜极光L P300e还搭载了中国消费者不待见的1.5T三缸发动机,影响了品牌口碑。销售网络不稳定:捷豹路虎在华销售网络已现“崩盘”迹象,部分经销商退网,渠道体系造血能力不足,即便未来推出电动化产品,也可能面临“无店可卖”的窘境。战略选择与行业趋势存在偏差:捷豹路虎计划通过增程式技术实现差异化竞争,但2024年中国增程式电动车市场份额仅为8%,且集中在理想、问界等少数品牌,主流豪华品牌均已ALL IN纯电路线,其战略选择与行业发展趋势不符,难以满足市场主流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