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基建”向“新基建”跃迁是当前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和多方面表现。以下是具体介绍:传统基建与新基建的特点及区别: 传统基建:主要是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其对经济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改革曾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逐渐减弱,提供的主要是基建项目自身的功能,作用较为有限。 新基建:主要是指与高技术产业、科研创新、智慧城市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还涵盖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具有技术新、模式新、领域新的特点,不仅能取得传统基建的固有作用,还具有网络效应、平台效应和赋能效应,可引发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大量涌现。跃迁的原因: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传统基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放缓,而新基建通过数字经济和高端科技发展,为新一轮工业和科技革命提供重要基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能为经济增长提供创新和持久动力。 科技革命推动: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到来,加速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的关键支撑。 政策支持引导:自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新基建以来,国家层面密集部署,多项政策强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将其明确为我国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跃迁的表现: 投资占比提升:2025年中国基建投资规模预计达24.5万亿元,新基建投资占比将历史性突破40%,与传统基建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东部沿海地区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大量涌现。 资产证券化拓展:基础设施REITs市场出现从传统基建向新基建的跃迁。如2025年6月,润泽科技数据中心项目、万国数据中心项目2个基础设施REITs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这是首次将数字基础设施纳入REITs底层资产范围,为新基建拓宽了融资渠道。 传统基建智能化升级:传统基建在智能化改造中焕发新生,如京台高速公路齐河至济南段改扩建工程,成为全国首个“六改十二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通过采用预制装配技术等,向智慧基建跃迁。跃迁的意义: 助力经济增长:新基建具有强大的倍增效应,是扩大国内需求的“新基石”,能催生大量的新需求、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据中国信通院测算,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的GDP增长。 推动产业升级:新基建聚焦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应用,有助于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联动。 满足民生需求:新基建能增加智能、绿色、高效的“消费型”投资需求,以及教育、医疗、娱乐等民生消费领域的基建投资需求,拓展新型消费场景,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