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 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部署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 培育一批现代化都市圈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4-8-2 20: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关于部署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育现代化都市圈的一些要点和举措:

总体目标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主要举措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交通一体化
   构建便捷通勤圈
     加强都市圈内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建设,如地铁、轻轨、市域铁路等,提高城市间的交通便利性,缩短通勤时间。例如京津冀都市圈加快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其周边配套的轨道交通线路将北京、天津、河北的部分城市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完善公路网络
     优化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布局,提高都市圈内部的公路连通性。如长三角都市圈不断加密高速公路网络,加强了上海与苏州、无锡、杭州等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
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构建统一的大数据平台
     整合都市圈内的政务数据、产业数据等,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如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方便企业跨城市开展业务,提高政府监管和服务效能。
   推进5G网络建设
     统筹规划都市圈的5G基站布局,实现5G网络的广泛覆盖,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二)产业协同发展方面
产业分工协作
   明确产业定位
     根据都市圈各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确定不同城市的主导产业。例如在成渝都市圈,成都可以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金融、文创等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重庆则可发挥其在汽车制造、装备制造、航运物流等方面的优势,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配套和转移。
   构建产业链条
     围绕主导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如在长三角都市圈的集成电路产业,上海侧重于集成电路的设计研发,苏州发展芯片制造,无锡进行封装测试等,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产业创新协同
   共建创新平台
     联合都市圈内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创新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例如珠三角都市圈的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为整个都市圈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前沿的科研基础设施,促进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共享创新资源
     促进科技人才、科研设备、科技成果等在都市圈内部的流动和共享。如北京都市圈内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可以通过人才交流计划,让科技人才到周边城市的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项目合作。

(三)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
教育资源均衡化
   联合办学
     推动都市圈内优质学校跨区域办学,通过设立分校、联合办学等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如京津冀都市圈,北京的一些知名中小学在河北雄安新区等地设立分校,提高当地的教育质量。
   师资交流
     建立都市圈教师交流制度,定期选派教师到其他城市的学校任教、讲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医疗资源共享
     实现都市圈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方便患者就医。同时,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让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到都市圈的各个角落。例如在长三角都市圈,上海的大医院可以通过远程医疗为江苏、浙江的基层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咨询。
   医疗应急联动
     构建都市圈医疗应急救援体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重大疾病救治时,实现城市间的医疗资源快速调配和协同救援。

(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方面
共同治理污染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建立都市圈统一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共同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协调控制工业污染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如京津冀都市圈在冬季取暖期,协同控制煤炭燃烧、工业限产等措施,有效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水污染协同治理
     对都市圈内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上下游城市共同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开展联合执法,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例如在淮河流域的都市圈,河南、安徽、江苏的相关城市共同治理淮河污染,提高淮河流域的水质。
生态空间共建
   构建都市圈生态绿心
     划定都市圈范围内的大型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作为生态绿心,禁止或限制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如长株潭都市圈的绿心地区,通过严格的规划控制,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打造生态廊道
     沿着河流、交通干线等建设生态廊道,连接都市圈内部的生态斑块,促进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五)体制机制创新方面
建立协调管理机制
   设立都市圈协调机构
     由都市圈内的城市政府共同参与,组建都市圈发展协调委员会等机构,负责统筹都市圈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建设等事务的协调工作。
   建立利益分配机制
     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解决都市圈在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问题。例如在产业转移中,通过税收分成等方式,保障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合理利益。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放宽都市圈落户限制,实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促进人口自由流动。如一些都市圈对在城市稳定就业、居住一定年限的人员,放宽落户条件,吸引人才流入。
   土地制度改革
     探索都市圈建设用地指标的跨区域调剂使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都市圈内部入市流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标签|爬虫xml|爬虫txt|新闻魔笔科技XinWen.MoBi - 海量语音新闻!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0-27 10:05 , Processed in 0.1312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