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车企重金砸向新总部,重庆、广州满弦PK汽车城
40亿、40.5亿、51.6亿,车企总部搬迁的背后,是一场关于城市产业命运的豪赌。
10月20日,小鹏汽车正式迁入广州天河智慧城新总部,创始人何小鹏在微博上感慨:“创业往往从搬家开始,每一次搬迁都是一次标志性的腾飞。”
而就在不久前,重庆鲤鱼池片区,长安汽车全球总部建设工程已启动,总投资40.5亿元。
这并非孤例。近一年来,小鹏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赛力斯四家车企纷纷投建或搬迁新总部,两家在广州,两家在重庆,形成“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的组合格局。
这些车企的“搬家”,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办公升级,更是中国汽车产业版图重塑的重要信号。
01 城市竞速:广州与重庆的“智车”较量
在中国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上海、长春、北京、广州、重庆)中,广州和重庆的竞争尤为激烈,两者都在鉚足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广州雄心勃勃,在今年6月发布了《广州市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以“三横、三纵、三核”为发展重点,全力打造世界级“智车之城”。
计划到2027年,培育2-3家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50万辆的汽车企业,实现L2(含)以上级别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占比超90%。
重庆也不甘示弱,陆续出台了《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等一系列文件。
作为西部汽车产业重镇,重庆还与四川联合制定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展现了区域协同发展的决心。
两座城市的发展态势已出现分化。2025年上半年,广州市汽车制造业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继续承压,增加值同比下降5.7%;而重庆市汽车产业整体回暖,增加值同比增长8.4%。
重庆在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9.6%和11.5%。
02 车企战略:四家车企的两种境遇
车企总部搬迁潮中,四家主要车企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和战略考量。
小鹏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今年1-9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31.3万辆,同比增长218%,创历史新高。
公司营收也大幅增长,上半年达340.9亿元,同比增长132.5%,净亏损大幅缩减,并宣布将在2025年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盈利。
在此背景下,小鹏投资40亿元建设新总部自然在情理之中。
新总部位于广州天河智慧城,占地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6.45万平方米。
园区不仅涵盖办公、研发、展示等核心功能,还包括汽车工程研发、造型评审、新车测试等产业关键环节,甚至还建设了飞行汽车起降场。
广汽集团的搬迁则是为了求变。去年11月,广汽集团将总部从珠江新城CBD搬迁至广州市番禺区,没有大手笔的新总部建设投入。
这一决策背后是广汽业绩的下滑——1-9月,广汽集团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1.34%,净利润更是大幅下降267.39%。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我们搬过去,就是到听得到‘炮火’的一线去,才能更好地做决策。”
在重庆一侧,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7月29日在重庆挂牌成立,成为国内第三家汽车央企,也是首家总部落户重庆的一级央企。
这家新央企注册资本高达200亿元,由原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拥有117家分子公司。
升格为央企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感慨道:“长安面临的这片天地太广阔了,突然发现资源多到有一种取之不竭的感觉。”
赛力斯则豪掷51.6亿元在重庆礼嘉投建包括新总部、新研发基地在内的“赛力斯全球汽车公园”。
与华为深度合作后,赛力斯从名不见经传的车企一跃成为消费者趋之若鹜的问界品牌。
今年1-9月,问界销量超过26万辆,上半年赛力斯集团营业收入624亿元,净利润29.4亿元,同比增长81%,整体毛利率高达28.93%,在汽车制造企业中位居前列。
03 行业洞察:总部搬迁背后的产业逻辑
车企密集投建或搬迁新总部,并非单纯的“办公升级”,而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双碳”战略引领、新能源转型深水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三重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国家政策支持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9月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指出,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方案提出了具体目标: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地方政府的精准赋能也为车企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重庆为例,其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汽车产业创新提供了独特优势——作为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城市,重庆既有山地地形、复杂交通环境构成的“真实测试场”,又有基于“车路协同”的6大类应用场景、30余种功能场景。
在这里,智能驾驶算法能快速迭代,新车型能高效完成验证。
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则是总部搬迁的内在动力。
无论是小鹏汽车的扩张性搬迁,还是广汽集团的战略性转移,都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做出的主动调整。
04 未来展望:从总部经济到产业集群
车企总部搬迁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改变,更是资源整合、产业链重构的过程。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在重庆的落户,将释放强大“磁吸效应”,加速产业人才、金融、物流等要素汇聚,带动上下游企业在山城形成更广阔的产业集聚效应。
长安汽车新总部预计2027年建成,这座总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将集总部办公、企业学习、汽车博物馆、体验中心及配套设施于一体。
其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风格,园区的布局像两条鲤鱼围着水池转,中间是个大花园,寓意“鲤鱼跳龙门”。
小鹏汽车新总部园区则堪称“微型城市”,配套有8万平方米的绿化公园和2万平方米的超级餐厅,后者可提供5000个餐位和超过400种餐食选择,咖啡店、超市、社区医院等设施一应俱全。
这种总部园区的设计理念,反映了车企对人才吸引和工作环境的重视。
除了广州总部外,小鹏汽车还计划扩建和升级全国所有办公室,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地。
重庆的底气来自于央企总部的落地和强劲增长势头,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成立使其在政策资源和产业整合上占得先机。
广州的筹码则在于成熟的产业环境和开放的城市气质,以及像小鹏这样快速增长的新势力。
两座城市、四家车企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较量不仅体现在销量和产能上,更关乎谁能真正掌握下一代汽车技术的定义权,谁能率先构建开放的产业生态,谁能在全球市场塑造中国汽车的品牌形象。
汽车产业的竞争,已从单一企业的产品竞争,升级为产业链、创新链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的生态竞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