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校园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不可缺》
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校园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的稳定。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校园里的饮食安全与否对其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如果校园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传染病传播等严重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同时也会给家长带来极大的担忧和困扰。
校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主体及职责
政府部门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对校园食品的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进行全面监管。检查学校食堂、校内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情况,确保经营主体合法合规。对食品的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储存、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督,例如查看食品原料的进货台账,是否索证索票,检查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状况、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否规范等。
教育部门:承担着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行政指导和监督责任。要求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督促学校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对学校食堂、校内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卫生健康部门:主要从健康角度出发,对校园食品安全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测。例如,对学校食堂的环境卫生、餐具消毒等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预警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学校自身
学校是校园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要求其持健康证上岗,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把控食品采购关,选择正规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食品安全责任。对食堂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从食品的清洗、切配、烹饪到留样等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标准和操作规范。
校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措施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校园食品经营单位的检查频率,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学校食堂,重点检查其硬件设施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如厨房的布局、通风、排水等设施;检查食品加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且清洁卫生。对校内及周边食品商店,检查其销售的食品是否存在过期、变质、三无产品等情况。在检查过程中,要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跟踪复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强化食品源头管控
确保校园食品的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对于学校食堂的食材采购,要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制度。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资质证明,如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等。对大宗食材实行集中定点采购,如米、面、油、肉等,建立采购台账,详细记录食材的来源、数量、进货日期等信息。同时,要加强对食材运输过程的监管,保证食材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新鲜度。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师生和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对师生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如食品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会、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等。向师生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如如何辨别食品的优劣、食物中毒的症状及应急处理方法等。对于食品从业人员,要进行系统的食品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食品法律法规、食品加工操作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食品安全责任意识。
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
制定完善的校园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保障。预案应明确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人员职责、应急响应程序、事件调查处理、后期处置等内容。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救治患者,封存涉事食品及原料,防止事故扩大。同时,监管部门要迅速介入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处理结果,消除公众疑虑。
校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加强监督管理,才能确保校园食品安全,为师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饮食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