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开展烟花爆竹管控主要有以下意义、措施和影响:
意义
安全保障
减少火灾隐患
上海是一个人口密集、建筑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烟花爆竹燃放容易引发火灾,特别是在老城区,房屋建筑密度大,很多建筑为木质结构或易燃材料搭建。例如,一些弄堂里电线线路复杂,烟花爆竹火星一旦溅落到易燃物上,极易引发火灾,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保护公众人身安全
烟花爆竹具有一定的爆炸威力,燃放不当会造成人员伤亡。在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或者居民区内燃放,可能会炸伤周围的群众,尤其是儿童。此外,烟花爆竹燃放产生的强烈声响,可能会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环境保护
改善空气质量
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还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颗粒物。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空气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空气污染程度,影响市民的呼吸健康。特别是在冬季,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
减少噪声污染
烟花爆竹燃放时产生的高分贝噪声会干扰市民的正常生活。上海的城市节奏快,市民需要安静的环境休息、工作和学习。节日期间大量燃放烟花爆竹所产生的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干扰不容小觑,也不符合现代城市文明建设的要求。
管控措施
销售源头管控
严格许可证管理
对烟花爆竹的销售实施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只有符合安全标准、具备相应储存和销售条件的商家才能够获得销售许可证。警方会联合相关部门对申请销售许可证的商家进行严格审查,包括经营场所的安全距离、防火防爆设施等方面的检查。例如,销售点必须远离加油站、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店内要配备灭火器、消防沙等灭火器材。
限制销售区域和时间
在上海,只有特定区域被允许设置烟花爆竹销售点,一般是远离市区中心、人口相对稀疏且具备安全燃放条件的区域。并且,销售时间也受到严格限制,通常只在春节等特定节日前夕的较短时间段内允许销售。
燃放环节管控
划定禁燃区域
上海明确划定了城市的禁燃区域,包括中心城区的大部分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周边、机场净空保护区、油库、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储存场所周围等。这些区域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例如,上海的外滩、陆家嘴等著名地标区域以及众多历史文化街区都属于禁燃区域,以保护城市的建筑风貌和公共安全。
加强执法巡逻
在烟花爆竹燃放管控期间,上海警方会增加警力投入,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执法巡逻。警察会在社区、商业街、公园等人员活动频繁的地方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燃放行为。同时,利用监控摄像头等技术手段辅助监管,提高管控效率。
宣传教育引导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如社区宣传活动、媒体报道、手机短信提醒等方式,向市民普及烟花爆竹管控政策、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以及安全知识等。例如,社区民警会深入居民小区,发放宣传手册,讲解燃放烟花爆竹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和环境问题,提高市民的自觉遵守意识。
积极影响
提升城市形象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以现代化、文明、安全的城市形象示人。严格的烟花爆竹管控有助于减少城市中的乱象,如烟花爆竹燃放后的垃圾残留、因燃放引发的安全事故等,展现出上海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在国内外的美誉度。
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烟花爆竹管控工作涉及多部门协同合作,包括公安、应急管理、环保、社区等部门。这一过程促进了上海城市治理体系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提高了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上海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