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24日,以色列和伊朗宣布接受停火协议,为期12天的冲突暂告一段落。但由于双方核心矛盾未解决,停火能否长期维持仍存在不确定性。相关情况如下:停火达成过程:美东时间6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以伊就“全面彻底停火”达成一致。按照美方时间表,停火于北京时间24日正午后正式生效。不过在停火生效前,双方仍有激烈交火。24日凌晨3时,以色列对数十处伊朗目标发动空袭,随后伊朗也向以色列发射导弹。之后,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以色列同意停火。双方停火声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以色列接受停火协议,原因是“已实现所有目标”,并称以色列消除了伊朗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双重威胁等,还强调会对任何违反停火的行为做出“强有力回应”。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表声明称,伊朗已迫使敌人接受失败并单方面停止侵略,同时表示伊朗武装力量随时准备对敌人的任何违法行径进行果断回应。停火后局势:截至以色列当地时间25日凌晨,以伊双方没有再度发生交火,以色列也放宽了防御指南,解除了对全国大部分地区集会等活动以及工作场所的限制,本-古里安国际机场恢复全面运营。停火稳定性分析:从促成停火的原因来看,以伊双方在冲突中均遭受重大损失,难以支撑长期作战,美国也不愿陷入战事泥潭,且国际社会及美以国内要求停战的呼声较高。但以伊之间的根本矛盾——伊朗核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以色列对伊朗的部分战略目标也未全部达成,未来若伊朗推进核计划,以色列可能再次采取军事行动,因此此次停火或许只是暂时的“中场休息”,和平的真正到来仍需各方通过谈判就关键问题达成妥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