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通过多项监督举措推动林改成果惠及群众,具体如下:强化资金监管:三明市纪委监委依托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将每年2亿多元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发放明细进行公示。通过公示,发现并整改了补偿资金向已去世村民发放等问题,处理了相关责任人员。同时,驻市林业局纪检监察组指导全市11个县(市、区)林业部门,重新细化修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发放流程和各部门责任,提高管理办法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优化采伐审批:针对林农反映的林木采伐审批环节多、流程复杂等问题,三明市纪委监委联合市林业局,推动采伐管理创新。一方面,推出“林农小额采伐告知承诺制”审批模式,对30立方米以下的小额采伐申请,取消提交伐区调查设计材料等繁琐环节,林农到乡镇林业站即可办理,3至5日公示无纠纷后就能领证采伐。另一方面,对于林业经营大户或国有林场,推动探索集体人工商品林“按面积测算蓄积”审批改革,将采伐管控从“面积+蓄积”双控模式优化为“面积单控”模式。截至目前,三明市累计办理小额采伐告知承诺制采伐审批4129份,办理按面积采伐审批1656份,实现了审批提速、成本下降、监管强化、林农受益的多赢局面。开展驻点监督:三明市纪委监委围绕林改工作全过程,将监督工作细化分解,对国有林场采取驻点监督方式。驻市林业局纪检监察组人员每月到林场驻点调研,参加组织生活会,强化廉洁提醒与警示教育。通过驻点监督,推动国有林场涉林交易进入产权交易平台公开招标,大宗采购纳入政府采购等。同时,针对林地经营碎片化等问题,推动林业部门推广“场村合作”模式,官庄林场已与20多个村签约,合作面积14.6万亩,提高了村集体收入,调动了林农造林积极性。确保交易透明:三明要求所有林业交易通过沙县农权交易中心进行,并将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与交易中心信息打通,使全市涉林交易在监督平台上公开透明,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范了违纪违法行为,让林改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如常口村的碳票交易,若达成交易,相关信息会在平台公开,该村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和林下经济,集体年收入从不足3万元提升至235万元。
|
|